嬴政對趙姬微微點頭,示意其安心後,便看向呂不韋,神情一肅,沉聲說道:“相邦何處此言,此事本就無關相邦,寡人若是降罪,豈不又違秦律?”

嬴政沉聲反駁,說完,神情恢復溫和,語重心長地道:“如今我秦國已失一內史,正需相邦來穩定朝局,咸陽更不能沒有掌治之人,相邦,眾卿可有合適人選?”

嬴政很快揭過這個話題,看向百官,問道。

趙姬見嬴政沒有繼續針對呂不韋,皺了皺眉,不再多說。

因為她相信愛子自有主張。

她不懂政治,一切交給愛子便好了,她只需要為愛子蓋章就是。

一聽要大家舉薦內史人選,所有人都來了精神。

不管是楚系還是宗室亦或其他派系或無派系的,都一下目光火熱。

內史可不是小官啊。

這是比郡守還要高一級,是秦國上卿,真正的高層,僅比相邦低而已。

更何況內史掌治京師咸陽,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當然,也危險。

秦王眼下,如果管理不好,一切都會看在秦王眼中,因此不能出現疏漏。

比如李全便是很好的例子。

權力越大,責任越重。

但是相比權力的誘惑,危險並不算什麼。

“臣以為渭陽君乃宗室之首,當能為大王肅理咸陽,讓咸陽滴水不漏。”

立即有人出列舉薦。

渭陽君是嬴政的叔父,昔日在嬴異人沒有回到咸陽的時候,他是最有希望成為太子,繼位秦王的人選。

可惜被呂不韋破壞,將嬴異人推上了太子之位,從此便對呂不韋繼位痛恨。

不過十餘年來,他倒也放下了許多。

但不代表他不想要權利。

如今他雖貴為渭陽君,是宗室之首,但手中卻並無實權。

只有地位,而沒有權利。

畢竟當初他可是與嬴異人爭位,嬴異人繼位之後,自然會對他有所提防,有爵有名,卻無權,但可穩定宗室。

後來病危之時,更需要藉助宗室的力量,為自己的兒子穩住王位,不至於呂不韋的權柄將來有一天真的能換秦王,因此渭陽君在秦國還是很有地位的。

“臣以為可調回王綰。”

呂不韋身後有人出列提議。

這個位置昔日本就是呂不韋一系的,自然不想失去。

而王綰昔日也是呂不韋的門客,也是呂不韋的半個學生,如今又在潁川郡輔佐郡守任職一年,也算履歷頗厚。

“臣舉薦張唐。”

“臣提議綱成君蔡澤。”

“綱成君於先王時期出使燕國,或可調回秦國,當為重用。”

很快便有不少人名被提起。

張唐昔日在昭襄王時期多次帶兵攻魏、趙,奪取大片土地,斬殺甚眾,趙人恨之入骨,曾下令能得張唐者賞百里之地。

在現今秦軍將領之中,地位僅次於蒙驁、王齕、麃公、桓齮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