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武將中不少人舉薦張唐。

資歷、功績足以。

這個時代的文武並沒有涇渭分明,武將做相邦的比比皆是,同樣相邦為主將的也比比皆是,都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比如昔日的犀首,從秦國底層軍卒一直封左庶長,率軍為秦國打下河西之地,作戰經驗豐富,但之後卻又佩四國相印等等。

而蔡澤出身燕國,善辯多智,昔日獻計秦昭襄王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滅東周,封綱成君。

並且是呂不韋之前的秦國相邦。

他當初點破秦相范雎狡兔死走狗烹而使其功成身退,後被范雎推薦任秦昭襄王相,幾個月後,辭掉相位,定居秦國做小吏,後來在莊襄王二年被派到燕國為使,數月前更是說動燕王喜與秦結盟,並將太子派到秦國為質。

如今經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到而今的秦王政四朝。

功績、資歷、名望以及經驗都堪為大任。

渭陽君、張唐、蔡澤都是熱門人選。

也都有資格與能力掌治咸陽。

“大王,臣舉薦公子啟!”

突然,陽泉君跨步走出,大聲喊道。

陽泉君自知自己不受嬴政待見,而且當初失了相位,就已經沒有接觸權利核心的機會,而如今楚系全力捧的也是羋啟。

“大王,公子啟乃我秦國公主之子,體內同樣留著嬴姓之血,在咸陽出生,在咸陽長大,於莊襄王時期入朝為官,在位時勤勤懇懇,無有錯漏,而今又任諫議大夫,常伴大王左右,論能力,論地位,當得內史之職。”

此話一出,百官為之一寂。

他們突然想到,當初嬴政提拔羋啟的時候,就說過讓羋啟擔任內史之位,但被呂不韋以李全在位勤懇無有錯漏而拒絕。

如今陽泉君突然舉薦公子啟,難保背後沒有秦王的授意。

有些人已經目光小心望向嬴政。

但嬴政面色卻是沒有絲毫變化,讓想要窺探嬴政心思的眾人紛紛失望,心中暗歎嬴政小小年紀,卻是城府深厚。

一般新王繼位,換自己信任的人擔任相邦是常見的,各國也都一向如此。

只不過嬴政繼位時太過年少,所以呂不韋一直穩居相邦之位。

而嬴政這一年來,也沒有對官員做出較大改變,讓大家都放鬆了警惕。

但一年的韜光養晦,嬴政終於出手了。

甚至這一刻他們都在想,這次所謂的刺殺是不是嬴政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為的就是以一個合理的理由拿下內史之位,順便殺雞儆猴。

畢竟時機太巧合了。

天下間哪有這麼巧的事情。

秦王行蹤豈會如此輕易暴露,又怎會正好有刺客出現?

這樣一想,不少人紛紛心中一凜,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如果真是這樣,那王上的心機未免太深了。”

這一刻,之前紛紛出言舉薦之人一下沒了聲音。

陽泉君頗為自得的上前,繼續道:“而且不久之前,楚王有意與秦修好,公子啟乃楚王之子,若得重用,也能修繕我秦國與楚國關係,對瓦解山東五國聯盟有益。”

“所以,臣認為,公子啟再合適不過。”

陽泉君此刻一臉肅穆。

讓他國臣子、公子在其他國家為官,在這個時代很常見。

比如之前贏子楚便將綱成君蔡澤派到了燕國為臣。

以前還有他國公子在其他國家擔任了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