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年少,但從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讓他們想起,一年前,韓國就是滅於殿上的少年手中。

新鄭一夜之間遭受血染,貴族死亡七成,不管男女老少,但凡有血緣關係,都無法逃脫,城外屍坑埋屍過萬。

而這些,只是那時秦王隨口一道命令罷了。

因為他們當初遠在咸陽,未曾參與,只是後來有所聽聞,但因為嬴政回朝以來,一直沒有使用什麼酷烈手段,所以他們也未曾感受到嬴政的霸道手段。

但直到此刻,他們才想起這些,想起殿上的少年,手中其實也沾滿了鮮血。

那少年雖然很少發威,但並非可欺之人。

更非他們可哄騙之人。

而在嬴政身後跪坐的趙姬也長舒一口氣。

積壓在胸中的一口惡氣總算出了不少。

“相邦,就這種人也能掌治咸陽?若這朝中都是這樣的人,那本宮與大王的安全可真是毫無保障啊!我秦國何時如此疏漏百出了?”

趙姬看向呂不韋,忍不住冷嘲熱諷了一句。

以前覺得呂不韋能將一個不受重視的小透明質子給推上王位,她一直認為呂不韋很厲害,但如今卻是經常出差錯,數次讓她與愛子陷入危險,辦事不利。

與愛子相比,差的太多了

呂不韋不過是滅了西周小國,幾座城池而已,而她的愛子可是滅了七雄之一的韓國。

十三歲滅一國,豈是呂不韋能比的。

聽得趙姬毫不留情的諷刺,呂不韋臉皮抽動了幾下,但他無法反駁。

因為趙姬說的是事實。

朝內一些本就不爽呂不韋的官員也暗自偷笑。

畢竟呂不韋出身商賈,很多人是看不起。

雖然呂不韋展現出了一代名相的才能,將秦國打理的井井有條,但不可能人人都喜歡、都佩服。

比如樊於期這一類,就一直很討厭呂不韋。

呂不韋吃癟,如今看起來更是引得大王與太后的不滿,對於他們而言,自然也就有了出頭之日。

豈能不歡喜。

“是臣失察!”

“讓大王與太后受襲,是臣御下不利,請大王與太后降罪!”

呂不韋雖然惱火趙姬的落井下石,但還是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躬身回道。

本來他以為趙姬即便不幫助他說話,但看在也是昔日舊識,更是他幫助讓其成為了嬴異人的妻子,成為了王后,改變了命運的份上,也不會落井下石。

哪裡想到趙姬這個女人也是個見利忘義的女人,得勢之後,竟然連他都敢嘲諷了。

“政兒?”

趙姬沒有回話,而是看向嬴政,顯然是在等嬴政的選擇。

顯然剛剛她是故意如此,就是為了讓呂不韋請罪。

雖然她不懂政治,但也明白呂不韋權利很大,因此才幫嬴政藉機削權。

不過她顯然不知道的是,嬴政沒有讓此事累及呂不韋,自是有用意。

因為他還需要呂不韋現在幫他維持朝政。

同樣也需要呂不韋壓制其他派系。

呂不韋在,秦國目前就不會陷入爭權奪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