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給某位“網文精英”當過槍手,寫過幾個月的修真文,還是有信心能駕馭仙俠和玄幻之類的題材,《藥主》的寫作,還算是嫻熟的。

寫作前,《藥主》的準備也算充分,雖然沒有細綱,但大綱很細緻,主要情節和人物,也都早早設定好了。

故事構架,情節安排,邏輯自洽方面,都沒有大的漏洞,推理上不會出現大問題。

可是恰恰,在我最不重視的力量體系上面,出了大問題!

最不重視的領域,卻很要命!

具體而言,就是在最低階的武士階段,力量體現就很高,到了後期,戰鬥很難寫。

武聖以下的打鬥還能寫的生動傳神,可是到了武聖,只能透過意境和意象的虛寫來表現。

到了大乘,意境和意象的表現也難以彰顯大乘真人打鬥的精彩。

到了地仙,更是難以描寫戰鬥了。總不能抬手碎星辰吧?那也不符合書中設定。

以至於到了後期,只能儘量避免寫戰鬥。

可是作為仙俠文,戰鬥體系卻是很重要的看點,擔負的任務無可替代,也是強化代入感和爽感體驗的重要場景。

這的確是一大遺憾。

《藥主》的劇情和伏筆後期逐次展開,反而比中前期好看,相信這是書友們的共識,可是在戰鬥對抗方面,卻不如中前期寫的好。原因就在這。

這使得整本書的對抗性,不足!

沒錯,即便姜藥的敵人一個比一個強大,一個比一個難以戰勝,可是戰鬥對抗性並沒有很好的隨著敵人的強大而變強。

到了後期,對抗性已經無法透過戰鬥場景來有效彰顯,只能透過觀念碰撞、戰略佈局、意識形態等領域來進行對抗,戰鬥很少。

這使得本書少了一個很重要的看點。給讀者一個感覺就是:

“雖然劇情複雜跌宕,故事人物不錯,可就是不夠爽快,不夠熱血。迴腸而不蕩氣,缺了那種酣暢淋漓、扣人心絃的大痛快。”

藥哥的成長,看上去還是太順利了些。其實他並不順利,只是因為成長過程之中,戰鬥的硬場景比較少,所以才顯得過於順利。

要是多安排一些苦戰,血戰,大戰等高強度的個人對抗,他的崛起歷程就會坎坷艱難的多。

究其原因,還是力量體系失衡,書中高強度的戰鬥對抗太少。

當然,我的確也不太適合寫打鬥,尤其是寫實性描寫。一寫戰鬥,就習慣性的寫意識流,虛化的寫了。

意識流的戰鬥寫法其實更難,可是我偏偏反而更擅長一些。

但問題是,區區武士,武尊這樣的低階修士,我就寫意識流,動不動就各種意境,那麼到了高階修士戰鬥階段,難道反而寫拳拳到肉,刀刀見骨?

這是一大教訓。以後再寫類似的題材,力量體系一定要好好研究。

本書的缺點還有很多,畢竟水平太有限。

因為我想創新,想打破套路化。書中很多地方都是反套路,甚至故意在反套路。

這讓本書吃了大虧。

起碼目前,仍然是“只有套路得人心”。想打破套路,想寫出一股清流,結果只能是潺潺溪水,難成浩浩江河。

比如裝逼打臉、招恨體質很套路,作者寫起來都會感到臉紅,可不能否認的是,這樣的套路寫一萬遍,市場仍然會吃這套。

你覺得套路,可真能賺錢。

但是,就算下一本書,我還是會盡量反套路。

《藥主》和《葬元》不是姊妹篇,而是有一點關聯的兩部獨立作品,兩本書互不干擾。

《葬元》具備一點現象級的影響力,算是增加了宋末元初歷史文的熱度。

在《葬元》之前,起點極少有宋末元初的網文,因為這個時代很冷門,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