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治國良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件事,朝堂上的人議論半日就沒討論了,因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胡人議和之事。
胡人屠殺瞭如此多手無寸鐵的百姓,佔領了數座城池,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近兩年好不容易局勢翻轉打贏了幾場勝仗,奪回幾城,眼看著馬上就要把胡人趕出關外,他們卻要來議和!
朝廷上主要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繼續打下去,把胡人趕出關外,讓胡人血債血償。
另一派則是認為,戰爭是持久的消耗,已經有無數的將士和百姓失去了生命,沒必要再做無謂的犧牲。胡人已經準備議和了,再起戰事便是有傷天和。
胡人投降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可投降之後的事情該如何處理,著實是件麻煩事。
朝廷上,吵了幾天都沒分曉。
長孫翰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的大臣吵得厲害,揉揉太陽穴宣佈退朝。
片刻以後,太子被太監引入燃著暖香的御書房。
“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恭敬行著禮。
長孫翰擱下手中的奏摺,把目光停留在眼前的太子身上。
“關於胡人議和之事,太子覺得如何?”長孫翰問道。
聽到這話,太子胸有成竹上前,“父皇,孩兒覺得應該接受胡人的議和。這場仗勝負已經分曉,再打下去只是勞民傷財……”
太子上前把自己早就想好的話說了出來。
帝王聽了,並沒有什麼反應。
只是讓他退下去……
太子被小太監請出了御書房,心中納悶,難道父皇想的不是議和,而是繼續打下去?
長孫翰瞧著這些人吵不出個什麼,忽心中起了個念想,讓下面的人寫了封信寄給遠在的南潼的雲華春,問他如何看待這件事。
因為是皇帝的親筆密信,沒用幾天的功夫就傳到了雲華春手裡。
捧著這封信,雲華春有些納悶,怎麼來問他治國之策了?
雲華春左思右想,可能覺得這事不止如此。
畢竟是皇帝派人送過來的,他在大晉手下討生活,自然是要好好寫答案。
便在桌子前冥思苦想兩個時辰,仔細斟酌了用詞寫出了這封信。
他支援議和,但不是無條件的議和。
這場戰爭是胡人的侵略戰,他們打不過就道歉認輸,自然不能這麼輕易放過他們。得讓胡人賠點兒東西,比如胡人那邊的馬兒和羊。
胡人那邊的馬兒好,讓他們賠上大量的馬匹,或者簽訂條約,讓胡人每年賠多少馬,讓他們付出代價。
其次,是關於胡人的規劃問題。
胡人整日騎在馬背上討生活,各個擅長騎術。而大晉徵兵往往是徵的普通農家子,在這個方面上遠遠不如胡人士兵。
以後哪怕再打起來了,大晉的將士也比胡人差一截。
所以得改變一下胡人的生活習性,讓他們從遊牧改成農耕,亦或是穩定下來。
雲華春再闡述了一番草原的優劣勢,比如缺鹽,缺礦缺水之類的問題。草原的環境很難生存,而大晉比他們富足,這也胡人南下的原因之一。
想過好日子都是人之常情,但能把日子過好的只有胡人的貴族,下面的奴隸和普通的百姓的日子皆不好過。
可以利用兩者之間的衝突,慢慢分化他們,再教化他們的百姓。
譬如經商往來,種植貿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