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鎩羽而歸(第1/2頁)
章節報錯
“虎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走,咱們邊走邊說。”石頭已經先到了外面,跟著跑來傳話的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一起走了。
“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兩個一男一女的老的。一進咱們村就在村口扯著人哭喊起來,還說是愛國哥的舅舅、舅母。後來就聚了好多人過去,愛國哥也被人找去了。那兩個一看見愛國哥就過去扯著人哭的好不悽慘......還罵他忘恩負義......”
被叫做虎子的少年義憤填膺的聲音傳過來,陸芸看一眼兩人的背影,趕緊回身關好門然後拔腿追了上去,正好聽到石頭在跟虎子說,“你再跑去通知陸二伯他們一聲,我過去瞧瞧。”
“好。”那少年正待跑。
“等一下。”陸芸趕緊喊住人,掏了一袋豬肉脯遞過去,“改天來家裡玩。”
聽到喊聲虎子下意識的停住腳,看到那滿滿一袋子的豬肉脯頓時眼睛一亮,不由就看石頭。
“拿著。明天中午叫上那幾個一起過來,叫嫂子給你們弄好吃的。”石頭點頭。
“好咧。”虎子歡快的接過那袋豬肉脯,對陸芸露出一個燦爛笑臉,隨即一下子拔腿跑遠了。
“那幾個一共是幾個啊?”陸芸和石頭一邊往村口趕一邊好奇地問。
“四個。”石頭想到那些自己和陸愛國特地拉攏的“眼睛”和“耳朵”不由笑起來,“等他們再大一點就也能來幫忙了。”
“還小啊?那我們就先在村裡資助一批孩子去讀書吧,有文化以後才能有大用。苦力哪招不來啊?”
陸芸心裡一動,雖然如今上學的學費都不貴,但是加上書本費還有那些雜七雜八的,一年下來也不少。特別對那些家裡缺勞力,有困難的農家孩子而言還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如果有人能資助孩子去讀書,那就是他們改變困境的希望,絕對算的上是大善。
“嗯,具體怎麼辦,到時候我們四個再好好商量一下。”石頭略一想就明白這是一舉數得、雙贏的好事。
自己幾人賺了錢,村裡眼紅的人就多了,這種眼紅平日裡不顯,可能也沒有什麼影響,可是到了關鍵時候就不好說了。
如果這時候能拿出一點錢來,讓大家都能得到好處那就是不忘本。不過一開始資助的人也不宜太多,還有人選和方式,不能讓大家覺得他們有錢了就當拿他們當冤大頭。那樣即使是投入再多,人心也不會滿足,反而有可能會覺得他們付出的還不夠多。得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幫也是幫著那些值得幫助,有上進心的人......
石頭一路想了許多,兩人很快就到了村口。石頭護著她撥開人群進到圈子的最裡面。
場面已經控制下來,陸芸看過去陸家的兩房人暫時只有爸爸媽媽、大伯、爺爺、奶奶來了。
不用問,圈子裡的那兩個五十幾歲陌生面孔的人就是爸爸所謂的“舅舅、舅母”了,兩人一個看起來形容猥瑣,一個滿臉的刻薄倒是挺相配的。
不過此時那兩個看起來乖乖的綿羊一樣,哪有虎子說的那樣撒潑打滾。
陸二伯的聲音傳過來,“......好,既然你們不願意去家裡關起門來說,那我們就當著大家的面掰扯掰扯。當年三弟妹沒的時候是個什麼情形,大概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你們選在三弟妹喪禮的時候來鬧,那時候誰不知道三房你姐姐和姐夫哪裡還能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剩下來?
愛國當年跟你姐姐相依為命,靠的是我們兩房、村裡大家的幫忙和接濟還有愛國自己的早早的輟學,去山裡拿命掙來點吃的才活下來的。
可是為了叫三弟妹最後一程走的安寧,最後我和大哥還是做主讓你們把三房所有凡是能值點錢的東西都拿走了。那些東西你們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說拿的虧不虧心?當年你們怎麼說的以後就此斷了親,兩家人再無瓜葛了。
你們有什麼資格說愛國忘恩負義?你們陳家給過他什麼恩了?三弟妹的孩子當年是怎麼摔沒的?你敢當著大傢伙的面說說麼?真論起來,是你們陳家欠著我們陸家的一條人命。
從小到大陸愛國就沒有吃過你陳家的哪怕一粒米。三弟妹帶著他回孃家,哪一次不是連吃頓飯也是要帶著米麵糧食回去的?
你們也是明面上當舅舅、舅母的人,都好意思自己吃著親姐姐帶回去的肉,連個肉末渣都不給外甥沾一口。自己吃著大米飯,就給外甥面前擺一碗野菜粥連夾一口素菜都要受訓斥。你們真以為孩子小就沒人知道你們的所做所為了?
虧得我三弟在的時候,你們還要隔三岔五的來打秋風呢。我三弟沒了,你們看三房實在是沒便宜可佔生怕拖累到你們,你們就乾脆直接叫三弟妹不用再回孃家了。這一樁樁一件件我沒有胡說冤枉你們吧?”
陸二伯氣勢全開,直接就壓制住陳和生、朱寶釵兩夫妻,他們幾度想插嘴都沒能抵得住陸二伯的眼神壓制。
好不容易陸二伯說完了,陳和生才漲紅了臉支支吾吾反駁道,“我,我姐當年的孩子是她自個不小心才摔的,可跟我們沒關係。”
這一點打死也不能認,不過他老孃當年就跟他姐一統了口徑的,怎麼老陸家還是知道了?呸,果然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心不在孃家了。
“不管你認與不認,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老陸家當年沒追究,如今也輕易不會為了這件事跟你算舊賬。只是,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們自己覺得無愧於心就夠了。”
陸二伯淡淡地看一眼明顯心虛的陳和生和朱寶釵,並沒有追究的意思,就像他說的,真要追究當年就追究了。父親當年即使對三弟護著三弟妹而失望透頂,但是在關鍵時候心裡還是心疼小兒子的,那就是一筆爛帳,逝者已矣。
看陸二伯沒有追究的意思,陳和生和朱寶釵都明顯鬆了口氣,一點也不把周圍村民的鄙視和竊竊私語放在心裡。
臉皮不厚,這些年他們也不能混的這麼好,還能跟著兒子搬到鄉里去,再也不用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
“當年那些還不是窮鬧的嗎?我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家人都快要餓死了,哪裡還能有餘糧養活得了出嫁的姐姐和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甥?”陳和生的越說越覺得自己底氣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