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亡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二之魂熊熊燃燒起來了!】
【這是要去登山?不,是拯救世界!】
【衝他媽的!】
【開導!】
【有點像漆黑版本的喪鐘!】
帶上頭燈,將500毫升的水袋插在衣服口袋中,畢方帶上了一個更小的揹包,如同隱藏在背後的囊包,裡面只放了能量棒和一些特殊物品,外加一副備用手套和直播器,手機則是插在了胸口的內袋裡。
“能量膠不能帶,只能帶能量棒,雖然膠更好消化,但你必須面對它會凍住的問題,水也如此,一定要一袋貼身放,此外,如果你想登頂拍照,或者給家人來個電話,那就不要把手機放在包裡,也要放在胸口內測,這個位置的溫度可以杜絕電池在極寒下迅速罷工的問題。”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原本的厚重衣服和揹包被畢方找地方藏了起來,這些衣服他回來後再拿。
現在,
衝刺!
畢方轉身,小跑起來!
無數人呼吸一滯。
這傢伙還在跑!
羅布瞳孔已經縮成針眼大小,下意識身體後仰,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判斷出畢方的身體素質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
這傢伙,這傢伙更本不想是人類,簡直是一臺機器!
設想一下,如果你只是站著心跳就超過每分鐘兩百下,走一步要花半分鐘,你就能體會到身心一體的存在——大腦此時也會因為極端條件而變得非常遲鈍。
《into the thin air》的作者在山上看到一具屍體,呆呆的盯了兩分鐘才明白自己看到的是什麼。
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人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斷,連走路都會萬分艱難。
可眼下,可眼下有一個人在七千六百米處慢跑登山!
冰雪粘在聳立的黑色岩石上,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一片片冰岩或雪巖混合區“黃帶”棘手異常,畢方熟練地使出攀登技巧,幾乎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五小時後,海拔八千米。
最後一個營地所在點。
為什麼最後的第四營地會是不多不少的八千米?
巧合?
當然不是。
因為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公認的臨界線。
也有人稱——死亡線。
海拔8000米,低氣壓已經能對人體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使本已困難重重的攀登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一場輕微的風暴所造成的後果也許是致命的;惟有完美的氣候和降雪才能帶來最小的攀登成功的可能。但在登山的最後階段,沒有人能夠選擇這樣的機會……
說簡單點,它是最健康的一種吸毒方式,它是8000米的死亡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錯誤可以得到糾正,妥協可以彌補過失,但在這個特定時間裡,你的行為將生死攸關。
自己會害怕嗎?
畢方抬頭看天,朝陽從雲層邊際升起,光暈緩緩散開,一如他那滾燙的內心。
畢方想笑,卻笑不出來,因為他的呼吸已經開始困難,任何一口氣都會打亂節奏。
望著可見的山頂,那就是自己要去的地方。
他從不害怕。
我們無法用理智推斷頭頂之上的世界——古人不明白,他們發明了神;現代人不明白,於是有了登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