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兵部主事把我武忌的名字登記造冊,完成武舉會試報名。

二皇子從兵部告辭出來,迫不及待地去客棧尋武忌。

二皇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給武忌聽,武忌這才知曉,自己贈與二皇子殿下的那首詩詞,在不知何人出於何種動機,作為暗中推手大肆宣揚之下,已經成為驚世之作。

而作為詩詞作者的武忌,更是聲名大振,名滿京華了。

武忌先是一陣錯愕,怎麼也沒想到,一首私相贈與二皇子的詩詞會引起如大的轟動。

但隨即而來便是無盡的羞愧,自己借蘇軾老先生寫就的傑作,成就了自己一時風頭無兩的盛世虛名。這比偷了人家三瓜倆棗,被抓個人贓俱獲還要丟人百倍千倍。

只不過世人並不曉得而已,但武忌總覺心虛得緊。

二皇子一臉摯誠笑容:“恭喜武兄弟啊!一夜之間才華名動京城,真是可喜可賀啊!”

武忌臉上莫名一紅:“二殿下切莫捧殺武忌了,武忌何德何能,不過欺世盜名之輩罷了!”

“武兄弟盛名之下,還能如此謙遜,佩服啊佩服……”二皇子只當武忌是自謙之言,並未多想。

卻不知武思所言句句出自真心,全是羞愧之下肺腑之言,有感而發。

二皇子把在兵部給武忌報名所得官方憑證交與武忌,告訴武忌等京城秋闈文試後,會按期進行武舉的考試。

這武舉與文試的要求頗為不同,參加文試需具備貢生身份,才可參加會試。

而武舉則可以由各級鄉試選拔;或由朝中二品以上大員擔保推薦;軍中選拔;以及皇家貴冑擔保推薦這幾條途徑。相對文試要寬鬆一些,只不過這舉薦的名額每三年一次,每次只得一名。

韓國原本重文輕武,這文試比武舉要更被朝廷看重。

朝中一直是文官當政,太傳太輔,六部九卿這不用說,皆為文官。甚至於如今的兵部尚書也是文臣出身,於兵書策略或許還能通曉一二,但於騎射武技卻是一竊不通。

這也是為何韓國一直兵事不興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這文臣於朝堂佔據著主導地位,對於武官將領的打壓與傾軋尤為厲害。

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例如遠在西北邊關的康川軍總兵司寇勳,妥妥將門虎子,朝中無人敢輕撼虎威。

再如京城禁軍殿前指揮使,掌握著皇城與京畿重地的兵事兵權,關乎著皇家宗室的安危。自然也讓人心存忌憚。更主要的原因是,殿前指揮使是懋王的人。

這也是近年來懋王極力進諫說服元熙皇帝振興兵事,同時傾向武舉的原因。

翌日,秋闈文試會試準時開考,近一千三百名貢生進入考場。

這進考場之前要核對身份,進行搜身等等一系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