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畢業分配(第3/4頁)
章節報錯
最後廠裡想出了個辦法,給人調崗。
新調的崗位自然不是輕鬆的幹部文職,雖然這類工作工
資不一定比一線高,但工作輕鬆,廠裡盯著的人不少。這幾個人的水平有目共睹,把他們調到文職崗位上,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三人都是被調去了一線崗,跟車間門工人一起上班,不過工資按正式工來發。調崗通知下來後的還有人不願意,覺得他們工資不能這麼算,但廠裡領導這次沒慣著他們,讓他們有意見的好好工作,爭取來年能被推薦上大學,這樣等他們畢業後回到機械廠,工資也能這麼算。
機械廠有推薦上大學的名額,但數量不多,每年就一個,能得到這個機會的基本都是符合年齡的工人中的勞模。
但這些人被推薦上大學後,學的不一定是原工作相關的專業,畢業分配也不一定會回到機械廠。否則這一年,機械廠肯定會優先把廠裡推薦上大學的人招回來。
自己單位出去的,別的不敢保證,肯定不會有這種半文盲。
廠裡其他人的不滿被壓下去後,三名技術員心裡也不高興,他們可是大學生,進機械廠是來當技術員的,讓他們到一線算怎麼回事?
但機械廠裡多的是擅長搞政治工作的人,解決幾個愣頭青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不願意去一線?反手扣你個好逸惡勞、不知艱苦奮鬥的帽子信不信?
當然,廠裡領導也沒有做太絕,給三人留了後路,約定每三個月給他們安排一次技術員考核,只要考過了,他們就能回到技術員崗位,否則就只能在一線一直幹下去。
截止到今年,三名技術員中,基礎最好的透過努力學習已經考回了原崗位。基礎差文化課還行的,憑藉一筆好字轉崗去了廠辦做宣傳工作。幹啥啥不行的那個,則至今仍在一線掙扎。
這次的經歷,讓機械廠領導在接下來幾年裡,不敢再接收一個大學生。
事情說起來挺好笑,但這背後其實意味著廠裡技術員的青黃不接,現在機械廠年輕一輩技術員中,只有謝瀾一個人能撐場面。
但機械廠是個萬人大廠,謝瀾再厲害,只有他一個人肯定也是不夠的。
因此,今年恢復高考後考上的第一批學生即將畢業,廠裡領導就動了心思,但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擔憂。
理論上憑藉真才實學考上中專大專的學生,肯定比那些工農兵大學生強,但工農兵大學生中能出現謝瀾這樣有能力的人,那誰知道年底畢業的學生中,會不會有跟那三名技術員一樣專業不過關的。
萬一再招來幾個幹啥啥不會,聽啥啥不懂的人,他們這些老傢伙的頭髮說不定又要白上幾根。
於是,這大學生到底招不招,就成了纏繞在廠領導心中的難題。
直到八月下旬,有人想起程亮學的專業跟他們機械廠對口,經過一番討論,就把主意打到了他頭上。
招程亮多好啊,他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專生,文化水平肯定過關,專業成績如何,直接跟他爸媽打聽就知道。
雖然絕大多數當父母的,在說到孩子成績時都喜歡吹牛,但程樹偉是機械廠出了名的老實人,說話應該不會太誇張。
再退一步,就算程樹偉在這事上撒謊了,程亮專業成績很一般,進廠後能力也不行,他怎麼說都是在機械廠職工院裡長大的,親爹親大哥又在廠裡上班,應該不至於像那三名技術員一樣引起公憤。
先把他招進來看看專業能力,廠裡領導就知道以後要不要繼續招大學生了。
當然,在程亮面前,錢主任不是這麼說的。
“鄭廠長給錢主任下了死命令,讓他今年必須招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大學生回來,”程亮喜滋滋道,“錢主任說他一聽這話就想到我了。”
看程亮這態度,程蔓問道:“你是想回機械廠?”
“也沒有……只是你知道我的,從小成績就一般,輔導員這工作吧我問過,偏文職,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而且做這個的話,我這專業等於白學。”
程亮說著身體不自覺往後靠,直到背部貼到沙發靠背才停,腦袋也跟著仰了起來,目光落在轉動的電扇上,聲音平淡道:“進機械廠倒是跟我專業對口,離家也近,但肯定比當輔導員忙,也沒有寒暑假。咱們不是還要合夥做生意嗎?要是進機械廠,我估計沒多少時間門修手錶……”
實際上,程亮這幾天都在考慮一個問題,他真的要聽從學校分配參加工作嗎?
跟程蔓合作做生意才一年零兩個多月,他就掙到了一萬多快兩萬塊錢,不管是按照國營廠技術員,還是高校輔導員的工資算,他可能都要三四十年才能掙夠這筆錢。
既然如此,他何必進這些單位工作,自己做生意不是更好嗎?
可要是不參加工作,他又覺得自己這個學白上了,這三年純屬浪費光陰。
望著速度快到轉出殘影的吊扇,程亮神色漸漸迷茫。
程蔓理解程亮的迷茫,但她覺得沒必要,出聲問道:“如果沒有考上現在的學校,學現在的專業,你覺得自己會找我合夥做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