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8章 用武之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想法並不是駱賓王臨時之間腦洞大開,還真有時代背景作為佐證。
畢竟太上皇李淵已經不是當年的唐王,大唐也不再是當年的割據政權,而是天下共主,是朝廷和帝國了。
這個時候,再說用兵之事,想想也知道會非常謹慎——而因為這種謹慎,大唐就真的開始謹慎用兵,或者基本不用兵,是完全有可能的。
雖然都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但基本上當上了皇帝的“兵強馬壯”型領袖,也都會開始搞文治。
而既然大唐已經進入文治的環節了,不再有什麼大的用兵之處也就不奇怪了。當然了,還有羅馬這個因素。
只要羅馬存在,大唐似乎還是不可能就真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不過,駱賓王畢竟已經經歷了數次真刀真槍,有明確的生命危險的戰鬥,江湖經驗早非當年的小年輕可比。
而到了如今這個年紀這個人生階段,駱賓王自然思慮也比過去要深沉許多……雖然羅馬人強大,但沒準大唐永遠不會打呢?萬一羅馬人就乾脆對大唐稱臣,乃至送幾個公主過來和親什麼的。
到時候用兵的事情還會不會繼續,那是完全不好說的事情。
最起碼,在彼時的駱賓王眼中,這些事情就是不好說,說不準的。
而因為這種憂慮盤踞心頭,駱賓王自然心氣頗有消沉。
於是也就有了潛艇作戰打擊海寇的時候,在潛艇之中,明明是作為年輕人,卻顯得比柴紹還沉穩的一幕。
這不是說,駱賓王真的比柴紹更加沉穩——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這個屬性永遠是為將的核心屬性,而柴紹顯而易見的不可能在這種地方有什麼精神上的短板。
說白了……就是感覺自己說不定以後都沒有用武之地了,於是多少有些消沉而已。
話又說回來,天下大部分男性隨著年月增長,往往也並沒有變得更成熟,變得具備了司馬懿那樣的深沉氣質,能將兇殘的進攻性、擴張傾向隱匿在精密嚴整的作戰計劃之內,而不形於色。往往只是變得消沉而已。
但今日李盛這一說。
駱賓王心頭明悟,霎時間從前年少時的雄心壯志,史書上讀來的感悟,一下子全都浮上心頭。而下一刻。
再看向李盛,駱賓王這眼神都不一樣了。
巨佬,巨佬啊。
什麼叫巨佬,這就叫巨佬!
簡直無話可說的牛逼!
這思路,太通透了。
恐怖。
不過就在駱賓王滿臉被驚動的興奮的同時,一旁的柴紹就淡定老成多了。
這也能看出老將和小將畢竟是有所不同的。
在駱賓王神色恍惚然的同時,柴紹思索一下,臉上卻依舊有困惑之色,轉頭看向李盛,“不過昔年魏晉之時,國中謀士武將皆聚於洛陽一處。之後正如聖王所言,這些謀士武將開始自相殘殺,先有高平陵之事,後又有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