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死亡,這基本上很少是一個問題,因為其實大多數人……可能不會選擇大電視機,但一般都會選擇生活。

但生活之中,要不要求人幫忙,要不要向人開口,這卻就妥妥的是個問題了。

對於李二來說,這還不是個小問題,畢竟是自己不是向朝中的老資格大臣問計也不是向手底下的心腹謀臣問計,甚至也不是像劉皇叔那樣向社會面方向,找鄉間隱士問計,而是找一名名望極隆的大臣問計。

這跟劉皇叔問諸葛亮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劉皇叔詢問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雖然已經很出名了,但也只是在環南陽那一帶計程車人當中出名,而且諸葛亮的名望主要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作為一個“個人”的名望。

而不是於國於民有大功的“英雄”的名望!

是才子而不是英雄,這當中有重要區別,百姓希望優秀的年輕人給自己帶來福祉,並且因此也願意照顧這樣的年輕人,將女兒嫁給他們,但這樣的年輕人畢竟也還是在普通人之列。

百姓雖然肯將女兒嫁給這樣的年輕人,但理智的說,也沒有人就會指望這樣的年輕人真就一定能升官發財或者如何如何,那畢竟是小機率事件,人們會期盼,但不會期待。

期盼是淳樸的期盼,但期待一定是現實的期待。

而“英雄”則就比“才子”高出不止一個等級了,見識到這樣的人物,百姓就會真的希望這傢伙能爬上去當皇帝。一個這種角色,能帶給百姓作為底層的利益,就不知要勝過一般的才子多少倍。

而英雄與有才華的年輕人的重大區別,從哲學意義上往深了說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但要為天下人所知,則實打實的功績必不可少。

而李盛的功績那簡直是,不能說是跟鬧著玩一樣,只能說是跟開玩笑一樣,不但樁樁件件都是“大案”,而且數量還多如牛毛。

如李盛這等人物,百姓就會真的希望其能當上皇帝!

但是,這種看上去非常適合順水推舟的好事,李二卻無法真的去幹。

還是那句話,君無戲言,自己作為皇帝已經宣佈了李承乾就是太子,但就因為李盛才華高功勳多,就可以當皇帝,那要是以後又有別的庶出親王也這麼有才華有功勞呢?

要是乾脆是個外姓大臣,才華高功勞重,皇帝豈不也得禪位?

這要是某個外姓大臣壓根沒什麼才華功績,但特別會來事會控制輿論,那做皇帝的。

已經不是難頂了,是根本沒法頂了!

這種事從東漢竇武陳蕃時就出現,到曹操稱公出現質變,最後司馬家發揚光大,然後神州就完蛋了,八王之亂天下板蕩。

因此李二不可能不注意。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要讓李二打消立李盛的念頭,那也是不可能的,但目前李二確實沒想到什麼好辦法,因此這才一直隱瞞身份到如今。

現在居然偶遇李盛。

李二心中之難頂,一般人根本沒法想象。這真是問也不是,不問,那就好像渾身有螞蟻在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