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李二眼角餘光突然注意到魏徵做了一個很古怪的動作,好似是被大螞蟻叮咬了似的,渾身突然打了一個冷顫激靈。

實際上,李二心中所想,魏徵身為大唐第一賢臣,豈能不知?但和李二一樣,對於這種極為重大,幾乎不可調和……但自己又不能不設法調和的矛盾,魏徵也同樣沒有什麼好思路。而魏徵之所以行止古怪,倒不是因為這裡邊問題多大。

怎麼不知不覺,李盛的重量已經達到這種地步了???

皇帝不惜犧牲一部分皇權穩定性也要向李盛尋求意見。

如果說劉皇叔禮賢下士還屬於是美德的一種,畢竟當時的諸葛亮還只是個鄉野村夫,就算給了諸葛亮再大的面子,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給某一個特定的大臣這麼大的面子,這就有點孔夫子作春秋所寫的第一個故事內味了。

當時就是周天子迫於無奈給了晉國一個面子,而於是在那之後,全天下的所有諸侯,都開始變成另一種東西了。

而說回劉皇叔和諸葛亮的關係,這裡邊其實也不簡單,因為到了白帝城託孤的時候,雖然惡意揣測昭烈皇帝不好……畢竟看“昭烈”這種諡號也知道,皇叔雖然行事陰險,但三觀並不猥瑣,然而對諸葛亮說出“這孩子要是帶不動你就自己當皇帝吧”這話的時候。

除了昭烈皇帝是真想興復漢室的一部分拳拳之心以外,另一方面……他已經別無選擇,諸葛亮的名望太高了,而如果自己沒了,然後繼位的偏偏又是個不成器的,也就是阿斗。

自己這權位不放,無論諸葛亮本人有多坦然,在旁人看來那妥妥的就是在“束縛”諸葛亮。

人心就是如此。但也有前提, 那就是這個有才華有功勳的人,必須是特別有才華,特別有功勳。

這麼一想。

魏徵就不由得猛地打一個冷顫了,因為李盛這才華和功績,這搞不好就真比武侯還高了!

這麼一想,這事簡直不是一般的危險。

要是李盛這小子其實並不是陛下的皇子,而是別的什麼地方滲透來神州的細作。

不過這個念頭剛剛在魏徵腦海產生就被取消了,這想也知道,李盛要是外邦來的細作,那外邦豈不得比今日的大唐還繁華強盛個百倍了。

這怎麼可能嘛!所以純屬杞人憂天。

更多的可能性,魏徵這會也是來不及想,就突然被李二叫了,“老魏,公子所言這美酒之兌法,你素來見多識廣,可有何看法?”

皇帝突然問話,繞是魏徵以忠直敢諫聞名,這會出著神也不由得被驚了一個激靈,再回頭看皇帝,頓時醒悟到皇帝是什麼意思。

李二這是想讓自己來問這事的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