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下南海去東南岈,這一路是風餐露宿逆旅不易,那麼出東海,對於大唐的大部分海商,差不多就等於要他們去異世界。

畢竟東海太渺茫了。

大海啊你全是水,這是後世的一句名梗,看似沒有資訊量,但實際上卻有。

在這種沒有gps導航的時代,茫茫大海比兇猛的海嘯都更顯得兇猛,尤其對於農耕文明出身的漢人來說,這種不講道理的龐大未知就更是可怖。

因此海貿大潮興起至今,但杭州的海商豪傑們,依舊本能的迴避東海這個方向的航路,乃至於去東瀛的商船都不多。

不過,話是這麼說,但既然是所謂“不多”,當然就是……有。

雖然很少。武媚娘想了想道,“走東瀛的海商不是沒有,不過數目屬實不多……這幾年下來去南海的猶如過江之鯽,不過走東瀛的就只有寥寥數家而已。”

遲疑了一下,武媚娘還是忍不住道,“公子真要去東瀛?”

李盛聞言不由聳了聳肩,“陛下徵辟我去東瀛,我還能叫他滾蛋不成。不過東瀛反正也不遠……”

李盛這麼一說,武媚娘忙道,“公子不忙,妾身還沒說完。去東瀛的海商不多,但海匪卻不少!”

“海匪很多麼?”

李盛有些訝異,“海商都不多,海匪怎會多?”

雖然……後世有一位戚將軍曾經暴打海寇,而這些海寇的來源那李盛可是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天下聞名的帶明星。不過……

這麼早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卻讓李盛不由沉思……

明代的東瀛海寇之所以氾濫,是因為在那地方是有“宗主國”的,就類似室韋、奚族這些刁毛跟著高句麗混一樣。河東路百姓遭受的邊患其實也是多元的,不僅僅來自高句麗。

但罪惡淵藪卻絕對是高句麗。

如果不是這個政權存在,豈能各路部族都敢往大唐境內跑來打草谷?

而這個道理換算一下……

這麼一思索,李盛心中暗暗搖頭。

看來這事似乎不能擺,還真得跟著去……不過再一看李二這詔書,上頭的內容卻也並非直接徵辟自己去東瀛出征,而是分發給出鎮地方的朝廷高層的,這麼一份通稿。

至於具體李二打算什麼時候去處理東瀛問題,這個……詔書上倒也沒說,算是命令的地方,只是要各路地方大臣注意收集有關東瀛的情報。

說白了,這畢竟還是一份詔書,而不是敕書,也並非具體的行動綱領讓各路人馬研究。

李盛略微沉吟,將這詔書收藏起來,復舉目望向武媚娘,“我的話……應該是不會出徵,你就不要瞎操心了。”

武媚娘心中大定,接著想了想,忽然提起手邊的食盒,再望向李盛有些緊張的道,“公子,這是妾身準備的糕點,不知合不合公子口味……”

“合。”李盛不假思索的直球對武媚孃的愛心表示高度讚賞和肯定,接著便道,“吃的可以放這,去幫我弄五十斤白紙,再來兩斤炭筆。”

“公子有命,妾身豈敢不從……啊?”

武媚娘正在觀察李盛對自己心意如何,結果出神之間,卻聽李盛似乎說了些什麼……

五十斤白紙,兩斤炭筆……

一聽這話,武媚娘就不禁暗暗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