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恪所料想的那般,所謂發於朝議不過是走一個形式而已,朝議過了此事乃是板上釘釘的。

封后之事是因為齊王李佑謀反而起,而就在李績討逆大軍還沒有自齊州凱旋的時候,李世民冊封楊妃為後的聖旨已經發下,嫁於李世民二十餘年的楊妃,終於在後位空懸六年之後入主後宮。

“貴妃楊氏,前朝帝女,太子生母,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可立為皇后,以彰後宮正德。”

隨著封后大典上聖旨下達,詔令傳於四海,身為前朝帝女、太子生母的貴妃楊氏終於成為了大唐的第三任皇后。

隨著楊妃封后,從此以後,李恪的嫡子身份也再無任何的疑問,在李承乾被廢黜,貶為庶人的情況下,他李恪就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別無懸念。

同樣的,梁王李愔也成了嫡子,高陽公主李芳齡也成了皇帝嫡女,與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相類,平起平坐。

長安城,太極宮,延嘉殿。

楊妃封后,是為楊皇后,那原本的昭慶殿自然就不能待了,若依長孫皇后舊例,楊皇后當居於立政殿,但因為自打長孫皇后故後,晉王李治和晉陽公主李明達便一直居於立政殿中,方便李世民隨時照看,所以楊皇后也索性不去折騰他們,而是請居於延嘉殿。

其實若真的論位置,延嘉殿還是要優於立政殿的,延嘉殿在長安城中軸線之北,相鄰於甘露殿,是為正宮之所,只是立政殿相距皇帝每日處置朝務的兩儀殿更近些,故而顯得緊要罷了。

楊皇后所選自然是聰明的,既顧及到了李治和李明達,博得了李世民的好感,顯得待人寬和,有容人雅量,又不低了自己的位份。

“兒李恪、兒媚娘,恭喜母后,賀母后封后,拜中宮之重,母儀天下。”封后大典後,延嘉殿中,李恪和武媚娘站在內殿對楊妃拜道。

楊皇后對李恪和武媚娘兩人打笑道:“裝模作樣的,此處並無外人,哪來的這般多的禮數,快快起身吧。”

“謝母后。”李恪和武媚娘一齊道了聲謝,才站起了身子。

待李恪起身後,李恪才道:“此間都是自家人,日後只管隨意些,但今日不可,今日是母妃封后的第一日,只當隆重些。只可惜愔弟外鎮夏州未還,不然今日能更熱鬧了。”

楊皇后為貴妃多年,今日一朝封后也算是夙願得償了,楊皇后對李恪笑道:“就你的花樣最多。”

武媚娘站在李恪的身邊,看著楊妃身上這身紋繡著鳳紋的皇后儀服,眼中也不禁有幾分豔羨,皇后儀服氣派不凡,比起武媚孃的太子妃儀服還要更顯幾分華貴。

不過武媚孃的豔羨也就是片刻的事情,很快便平復了下去,畢竟她是太子妃,也就是將來的大唐皇后,這身皇后儀服穿在他的身上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楊皇后正和李恪說著話,李恪卻發現了高陽不在殿中,母后的封后大典才結束,高陽本該在宮中才是,她此時不在宮中著實有些反常了。

李恪左右看了看,對楊皇后問道:“兒在殿中怎麼沒瞧見高陽,難不成又去哪兒玩耍去了?”

楊皇后回道:“高陽不在宮中,出宮去了。”

李恪不解地問道:“高陽怎的出得了宮?”

楊皇后解釋道:“近日來你父皇身子骨欠佳,偶有不適,高陽出宮為你父皇祈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