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立後之事發議於朝堂,無異於就是同意了此事,畢竟後宮之眾,絕沒有比身為太子生母的楊妃更加適合成為皇后的人選了。

當李世民把長孫無忌的奏疏下發到中書省,著廷議此事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繼竇皇后、長孫皇后之後第三位皇后便要出現了。

中書省首官中書令岑文字便是李恪的授業恩師,李恪生母楊妃受封皇后,他自然是力推此事的,要促成此事不過是時間問題。

楊妃封后一事原本李恪私下推進的,還算頗為隱秘,而隨著李世民贊成此事,將此事發於朝議,此事就已經變得人盡皆知了,身在後宮的楊妃自然也得到了訊息。

李恪本是瞞著楊妃做下的此事,楊妃一知此事心中詫異,連忙命人在宮中傳見了李恪。

“恪兒,這麼大的事情,你在做之前為何不事先知會我一聲?”昭慶殿內室中,李恪剛才進門坐下,楊妃上來便對李恪問道。

楊妃雖未說明是何事,但李恪又怎會不知,李恪垂手坐在楊妃的對面,回道:“阿孃說的可是封后之事?”

“明知故問。”楊妃佯怒地輕哼了一聲道。

李恪回道:“阿孃封后這是好事,阿孃何故不悅。”

楊妃輕輕拍了拍李恪的手背,道:“你有這份心便足夠了,你能走到今日這一步殊為不易,若是為了此事動搖到你的太子之位,實在是不值當。”

楊妃是看著李恪長大的,李恪為了太子之位付出了什麼,做了哪些事情,沒人比楊妃更清楚,李恪能有今日的位置,他付出的東西是不可估量的,若是為了推自己為後,威脅到李恪的太子之位,楊妃怎能甘願。

李恪笑道:“阿孃不必擔憂,此事兒臣自是心中有數的。再過幾日便是阿孃四十整誕了,兒臣欲以皇后之位為阿孃賀禮,只盼阿孃喜樂康泰。”

楊妃今年已三十有九,再過不到一月便是楊妃的整生了,李恪若是在此時獻上如此重禮,自然是最好的。

聽著李恪的話,楊妃臉上的笑意慢慢地多了起來,後宮女子,哪有不願為後的,更何況是掌管後宮幾年,距皇后之位直一步之遙的楊妃了。

李恪為儲君,將來是要繼位稱帝的,也就是說楊妃將來封太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太后終究不是皇后,皇帝的正妻務必是要有皇后封號的。

楊妃笑道:“我何須這些虛位,我只盼著你們兄妹三人能夠好好地便好。”

李恪應道:“此事阿孃儘可寬心,我和高陽就在阿孃跟前,阿孃都是看得著的,愔弟在夏州,相距長安也不遠,身邊又有賢良之人照看,亦無需擔憂,阿孃只管收好擔憂,準備著成為我大唐母儀天下的皇后便是。”

關於議後之事,朝野內外李恪早已安排好了,省臺有岑文字、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一眾宰相唱和,朝外弘農楊氏也會極力而為,楊妃封后之事已是十拿九穩,李恪此言倒也無不妥之處。

楊妃道:“你和愔兒都已成婚,娶妻生子,日後愔兒在朝中也有你照看著,我自不擔憂,我現在唯一掛念著的就是高陽。”

李恪早已成婚,迎娶武媚娘,並誕有兩嫡子,李愔也娶了蘭陵蕭家女,成家立業,兄妹三人中唯獨高陽年幼尚未成婚。李恪一聽得楊妃提到高陽,也知道楊妃說的是什麼,高陽年已十五,也快到了婚配的年紀了,楊妃提及此事自然也是在為高陽的婚事發愁。

李恪道:“小妹眼下還年少,且不急,待阿孃封后後再慢慢為高陽尋摸好人家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