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 好事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文官,都是習慣了,不敲打敲打,老毛病又會犯!
金鑾殿內的官員,被崇禎皇帝這麼追問,終於,有臉皮薄一點都,有點頂不住,好像這麼下去都比不上那些武夫了,於是,就出來奏道:“陛下,比那地方上的雞皮蒜毛之事,何有公平所言?臣等所讀,乃是聖賢之道也!”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當即一聲冷笑道:“那朕想知道,就聖賢之道,可能理政?地方衙門,是否就不需要師爺,吏員來做事了?”
已經當官多年的,有治政經驗的還好,剛當官的那些,絕對是要聘請師爺幕僚的。而這個,也是引發地方官經常貪腐的原因。因為憑他們自己的俸祿,壓根請不起,當初的朱元璋,壓根沒有把這個錢算進地方官的俸祿裡面。總不可能,地方官為了當官還要倒貼銀子吧?
如果不請幕僚,地方官在地方上,絕對會被那些小吏架空,只能當個泥菩薩。
對於這種地方上的事情,崇禎皇帝以前不知道,可當劉偉超給他科普過地方小吏的那些事情之後,他就已經瞭解了。
此時,他一口氣把劉偉超給他講的那些案例,直接在金鑾殿內說了出來,喝問他的這些臣子,對此可有發現,可有應對之策,如何防範?
這一連串的問題,底下群臣,不說都被問倒了,可確實有多事情,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一時之間,大明官員不說別的,對於崇禎皇帝對官場上的瞭解之深,都是大為震驚的。
這一次的金鑾殿上議事,崇禎皇帝牢牢地掌握了主動權,再不會向以前一樣被底下這些臣子牽著鼻子走。就因為他如今對於大明的情況,已經瞭解得到夠多,再加上皇帝這個身份的天然壓制,以及後世思想的薰陶,讓他本身有地位優勢的情況下,能天馬行空,使得底下臣子跟不上思路,沒法短時間內去考慮崇禎皇帝所說得缺陷以針對之。
畢竟,後世的那些經驗,其實是實踐中慢慢地進化出來的。
看到底下群臣都沒有人再出來反對,崇禎皇帝就看向左懋第說道:“有關鄉一級衙門的設定,吏部拿出一個具體的章程,回頭再議!”
大概的情況,他已經說了,吏部要具體做事,反正要是他不滿意,就打回重新修改便是。
左懋第聽了,看了下殿內同僚,特別是看了下首輔孫傳庭,發現都沒有人說話,便立刻上前領旨了。
他不知道,孫傳庭的威望,主要來自軍中。並且他從崇禎初年開始帶兵,最終也憑藉著這個當上了大明首輔,對於退伍軍人能有個好去處,又不是特別損害文官利益的,他憑什麼去反對?
文官是一個群體,確實是沒錯,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具體利益。除非把所有文官的利益都大大侵犯了,要不然,他們就會衡量自己的得失再做事!
這也是崇禎皇帝為什麼把鄉一級官員的品級定得很低,職能要求又更累。並且還只是人口多的縣下面去增設的原因。
因為這對文官來說,其實是屬於雞肋,至少目前來說,這些文官是這麼認識的。皇帝強勢之下,沒人敢冒大風險去反對!
對於武將來說,這個事情幾乎和他們沒有關係。他們總不可能去做鄉一級的類似小吏的官員,但不管如何,這個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好事。
他們都可以肯定,當這個事情傳出去之後,軍隊士氣絕對會高漲!
這鄉一級的官員,對於文官來說是屬於雞肋那種,但是對於平頭百姓出身的退伍軍人來說,那絕對是香餑餑了。
而鄉一級的官員有限,每年退伍的軍隊卻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要想得到這種官職的話,那肯定是擇優錄取。
怎麼個擇優錄取法?當然是軍中表現好的了!
完全可以想象中,因為這個事情的發生,大明各軍中的戰鬥力,絕對會升一個檔次。
由此,大明軍人在退伍之後,不但可以去藩國當官,還可以去海外礦務公司當安保,還能在國內當鄉一級官員。
可以肯定,大明想要從軍的百姓,絕對會更多。如果說,以前的義務兵役制,可能還要地方上去抓人頭,可能到今後,說不定是排隊讓官府去挑選,當兵的資格,可能都要搶了!
好事啊!
金鑾殿內,眾多官員以為今天的大朝議就要這樣結束了,可誰知,崇禎皇帝又說話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