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看完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成功,便又笑了。

午膳的時候,還吃了好幾口鹿肉。

說起來,這鹿肉的味道,當真是人間美味,曹化淳有心了啊!

崇禎皇帝吃完了之後,便休息了一會兒。

批閱了一個時辰的奏章,這才起身動身去國師府。

他要聆聽國師的教導。

“國師,這一次的科舉考試進行的很是順利,沒了狀元及第,也沒有了進士之身。

考上了,就能夠錄用,考不上,也就還是一介白身。

什麼秀才、舉人、進士之身等等,也都不會存在了,如此一來,才能夠體現科舉的公正。”

其實要不是劍鋒當初給崇禎皇帝講了這個道理,他是不會明白的。

當初在陝西之地的時候。

崇禎皇帝親眼見到了所為的進士之身,在地方上的所作所為。

他連一個官員都不是。

卻能夠憑藉進士的身份,在地方上仗勢欺人。

這還不算。

這些個進士還會成為書院的教授,還會成為官府的擁護者,和那些世家豪族同流合汙。

這就是大明的科舉,給了他們一個進士的身份,卻也給了他們以權謀私的能力。

給了他們趴在大明江山社稷上吸血的工具。

那一刻。

崇禎皇帝的心中是多麼很痛恨科舉考試。

經過了兩次的不顧那些大臣,不顧那些大學士的請命等等阻礙的改變。

科舉考試才會變成現在這個稍微公正了一些的科舉考試。

江楓回道:“其實現在的科舉考試算不上完全的公正,畢竟有一些人要是想要作弊,還是有機會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很公正了。

沒有了進士及第的身份,大明也就不用養著這些閒人,耗費錢財和物力以及影響了大明的各個階層。”

崇禎皇帝說道:“是啊,以前我從未想到過這個問題,以為科舉考試之後,就會有很多很多的人才來幫助我治理整個天下。

因為我覺得大明的天下也的確是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需要這些人才可以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誰知道,一些人有了進士的身份之後,卻成了那熊熊大火,成為了波濤洪水。”

當初崇禎皇帝聽到了江楓提出來的科舉考試的制度之後,便覺得這個法子實在是太好了。

把官職直接空出來,讓那些學士去考,從中挑選優秀的人,去填充那個官職。

做得好,自然也就可以往上升。

做的不好,自然也就會被罷免,然後這個官職也就能夠繼續空出來。

等待第二次的科舉考試。

而那些考不上的學士,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進士身份,還是白身一個。

如此一來,地方上也就少了不少從學士變成進士的人。

官府也不用養著這些人,也不用慣著這些人,也就少了一些累贅。

雖然最開始的改變,很多官員以及大學士都不支援,甚至是直接跪在了皇城外。

但是面對強硬的崇禎皇帝,面對大明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