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改科舉、大明需要更多人才(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的反抗,終究是沒什麼作用的。
當春闈開始之後,還是會有不少的學士參加了第一場考試,然後被錄用了。
至於那些反抗的學士,則直接錯過了改變之後的第一場考試。
而那些和學士一起反對的官員,則是直接被革職處理。
這些官職也就直接被空出來,給了那些春闈考上的學士。
如此強硬的手段之下。
第二次的改變,也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他們都開始被動的接受了。
沒有了狀元、沒有了探花。
沒了三甲。
更沒有了進士的身份。
讀書人就是讀書人。
以前還能說他是窮酸秀才,現在只能說他是一個窮酸讀書人。
至於以前那種落榜之事,現在也是少有。
因為大明缺少官員。
御史臺在地方上的建立、大理寺在地方上的建立、刑部、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工部,都要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府衙。
刑部開始負責地方上的刑、事、案件,吏部負責地方上的官員調動,禮部負責地方上的風俗風氣等等,戶部負責地方上的人口戶籍等等,兵部負責地方上的徵兵,還有地方上通判、守備等等軍隊的兵權,工部負責地方上的建設。
當江楓開始給崇禎皇帝畫下一個大大的藍圖的時候,崇禎皇帝也被這大手筆給震驚了一次。
“國師,如今御史臺已經在地方上建立了自己的府衙,大理寺和刑部也跟進了,為的就是查處地方上的貪墨之事,還有一些官、商、勾結的事情。
至於六部,則是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一次補充進來的人,已經全部分派到六部,開始建立在地方上的府衙了。”
江楓則是說道:“不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也要一步一步的去做。
如今科舉改變之後,招收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而很多官署也要慢慢地建立起來。
當更多人開始治理這個天下的時候,大明也會越來越穩定,當官署之間的權責分的越來越細緻的時候,也就沒有大臣整日裡可以悠閒了。
大家各司其職,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可以直接清查到每一個官員的身上。
如此一來,也可以杜絕一些官員能夠為禍一方。”
崇禎皇帝覺得江楓說的有一些道理,可是有時候他自己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面。
思考著江楓提出來的官員的權責問題的時候,卻又覺得這樣的改變,似乎對於他、對於皇權而言,還是有著一些影響的。
但是在那字裡行間之間,崇禎皇帝感受最多的還是公正、肅正、清明。
自下而上的御史臺、大理寺、六部,每一個部門都擁有著自己的權責,地方上的官員需要在這些部門的監督以及輔佐之下,開始治理地方。
就如此每一個地方似乎都形成了一個小朝廷。
但是這個小朝廷還是要由上一級的小朝廷管轄,然後最終彙集到了他這個真正的大明朝廷中。
從縣、郡、州、行省到紫禁城。
這樣一級一級下來,的確會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官署,也能形成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
相比較以前的官職制度。
崇禎皇帝是真的覺得現在的這種更能夠讓大明穩定下來。
江楓也是想要先把大明的官職穩定下來,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制度,再進行商業的改變,從而促使大明快速發展。
沒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制度,再好的發展,也可能只是一個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