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在改變中變強(第2/2頁)
章節報錯
逃走之後的官員,也就直接被崇禎皇帝下令,革除了官職和進士的身份。
而那些忠臣守節的地方官員,則是被曹化淳的人保護下來,成為了地方上的父母、官。
在這些官員的帶領之下,在朝廷的賑災之銀到達之後,便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工程。
在這個基礎上。
地方上現在的官員也積累了一些聲望,而御史臺則是在這個時候趁機於地方上建立起來。
他們自己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府衙,然後形成了一個地方上的御史臺的機構。
開始監察地方上的官員。
與此同時,大理寺、刑部等六部一些官署也開始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府衙。
這樣一來,也就需要更多更多的官員了。
大明以前未被錄用,還有那些大學士,也就破格被錄用為官員。
而崇禎六年春。
崇禎皇帝加大了科舉考試的力度,並且更改了科舉考試的一些內容。
考生不再考四書五經。
而是兩套考卷,一套稱之為行測,一套稱之為申論。
不僅如此。
考試的制度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給出多少進士,又或者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而是把朝堂上的一些缺人的官職公佈出來,從官職的品級高低開始錄用人才。
考的最好的,自然進入最高的官職內。
這些空出來的官職,其實最高也就從五品。
但是對於白身的學士來說,從五品已經是很高的起步臺階了。
這可是能夠進入朝堂的機會啊!
一番改變下來。
那些監考官,也就有的忙了。
以前每天述職之後,還能喝喝花酒,又或者是吟詩作賦等等。
現在,幾乎每天都有的忙。
他們需要做各種報告,也需要去實地走訪,形成一個有效的報告。
一個春闈,就讓他們前前後後忙活了三個月的時間。
第一次的改變,自然是因為沒有經驗,什麼都需要臨時抽調或者是安排。
好在。
這第一場改變了之後的科舉考試順利完滿的結束了。
從所為的筆試到後面的面試,其實都比較順利,很少出現了岔子。
畢竟那些個想要作弊的考生,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科舉考試。
至於那些想要作弊的世家大族,也沒那個機會。
御史臺死死地盯著考場,不給每一個考官一絲機會,而且,面試的考官也是臨時抽調,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在考試之前,就出現了洩題的事情。
其實也不過是有一些人故意為之,想要擾亂大明的這一次春闈。
結果卻沒有想到,大明並沒有按照那種方式進行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