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與閃光燈

實驗室的白熾燈亮得刺眼。

阮棠站在音皇娛樂研發中心的隔音室裡,看著江敘除錯那臺形似天文儀器的裝置。他今天沒戴墨鏡,右眼在強光下微微眯起,像一隻不適應白晝的貓科動物。

”這是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儀。”他調整著電極貼片,左手無名指上的疤痕在冷光下泛著珍珠母的光澤,”需要在你頭皮貼32個觸點。”

阮棠下意識後退半步。玻璃牆外,幾個穿白大褂的研究員正對著他們指指點點,其中就有上週在咖啡館見過的江臨。

”害怕?”江敘突然從口袋裡摸出一枚藍色耳釘,”可以先試試這個。”

耳釘背面刻著微型的盲文凸點。阮棠剛把它貼上耳垂,整個實驗室的燈光突然熄滅。

黑暗中,江敘的手機閃光燈亮起——不是常亮的白光,而是有節奏的明滅。三短,三長,三短。

”sos?”阮棠脫口而出。

閃光停了。江敘的聲音從很近的地方傳來:”這是我們高一發明的光語密碼,你忘了?”

記憶像被閃電劈開的夜空。那年暴雨天,教室停電,江敘用手機閃光教她摩斯電碼。她左耳聽不見他的講解,就盯著他喉結的震動來辨讀唇語。

”現在看螢幕。”

黑暗中的顯示屏突然亮起,跳出一段聲波圖。隨著閃光燈的節奏,聲波峰谷逐漸形成一段旋律——正是《右耳頻率》的副歌部分。

”你的左耳。”江敘的指尖虛懸在她鬢角,”能感知2000hz以下的閃光頻率振動。”

玻璃牆外傳來驚呼。阮棠轉頭看見江臨陰沉的臉貼在玻璃上,而研究員們正對著電腦螢幕議論紛紛。螢幕上,她左耳區域的腦電波正與閃光頻率完美共振。

”五年前車禍後我發現,”江敘突然給她戴上降噪耳機,”人工耳蝸的電磁脈沖能啟用殘餘聽力。”他的呼吸噴在她右耳,”就像你當年,明明聽不見卻畫準了我每一根琴絃的震動。”

燈光突然恢複。阮棠看清了桌上的檔案——《腦機介面與聽力重建》專利申請書,發明人欄並排列著他們的名字。

江敘的右手懸在半空,那個她熟悉的吉他撥片鑰匙扣輕輕晃動。陽光穿過撥片上的鏤空,在地板上投出一朵向日葵的光斑。

”要不要繼續我們的研究?”他問得隨意,彷彿只是在討論天氣,”這次換我當你的實驗物件。”

玻璃門突然被推開。江臨帶著保安沖進來,卻在看見阮棠耳垂上的藍耳釘時猛然剎住腳步——那上面刻著的盲文,正是音皇娛樂創始人、他們母親的遺言:

”聽見比聆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