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素笑了笑,“黃豆泡發後,放在陰涼的地方,一日換三次水,過幾天長成寸長的豆芽,清炒就好吃。”

賀嫂子點頭,“這個我知道,從前我年少時,跟鄰居家的孩子,去田地裡找過人家豐收後,漏在地裡發了芽的花生芽,黃豆芽。”

“只是誰也沒想到,可以在家裡泡發黃豆,做成豆芽來吃!”

李素素又笑了,“我家就經常發豆芽吃,特別是在長安時,一到冬天,就沒有新鮮的蔬菜,只能吃地窖裡的蘿蔔,大白菜,發點豆芽,能讓餐桌上多道菜。”

“而且一斤黃豆,能發出七八斤的豆芽呢!”

賀嫂子更加心動了,只覺得是他們有眼無珠,不把黃豆當回事。

沒想到這豆子可以搖身一變,變成大戶人家餐桌上的各種美食。

怪道糧店裡的豆子,能賣得出去,原來只是她們這些尋常人家,不會把豆子做成美食而已!

她心裡對李府更加欽佩了,其他大戶人家,對於這些東西恨不得藏著掖著的,別說教給外人了,家裡的丫鬟小廝不是家生子,都沒資格學呢!

哪裡畫素素姑娘,直接說要教她。

賀嫂子坐不住了,她對著李素素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我這就回去把黃豆泡上,泡好後試試,把您剛才說的什麼豆芽,豆花豆腐,腐竹,都做一遍!”

唯有親自動手做一次,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做出來。

不能就多試幾遍!

家裡有豆子,就是沒有石膏粉。

這東西,好像藥鋪有賣的。

等會她去藥鋪問問。

賀嫂子說幹就幹,找出家裡的黃豆,把廚房的鍋碗瓢盆找了幾只合適的洗淨。

一個木盆裡只泡了一把豆子,這個是準備發豆芽的,既然一斤豆子能發出七八斤豆芽,那麼一把豆子發出來豆芽夠她家吃一頓了。

另一個木盆泡了兩斤黃豆。

李素素對於賀嫂子的執行力很滿意,她就欣賞這樣的人,從來不把事情推到明天。

泡好黃豆後,賀嫂子才想起來,她家沒有石磨啊!

她一拍腦門,不好意思地問,“素素姑娘,明天我能不能借用貴府的石磨?”

其實她問都不用問的,以往需要石磨,她也是直接到李府借用。

李府廚房的人都認識她。

她只是沒話找話,不想冷場。

李素素也知道她在沒話找話,就說等她學會了做這些豆製品,再教她做其他吃食。

她覺得腸粉也可以試試做出來。

做腸粉反而是陳米磨成的米漿,口感會更好。

而嶺南産稻穀,百姓喜歡囤糧,家中多陳米,又賣不起價。

所以做腸粉,其實成本也不高。

糧店裡的陳米,也比新米便宜幾成。

想到這裡,她就想找木匠和鐵匠,合作把她需要的蒸爐做出來,具體怎麼做,用鐵還是用木,她只管提要求,剩下讓鐵匠和木匠去頭疼。

不要小看勞動人民的智慧,她相信鐵匠和木匠,可以把她需要的蒸爐研究出來的!

她離開賀嫂子家,就去了找去年經常合作的木匠和鐵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