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和城陽的秦國百姓拼死幫助守城,對楚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不說,倘若其他的秦國百姓都紛紛效仿,猴年馬月才能打到咸陽?

沒有辦法,為了殺雞儆猴,項羽只能舉起屠刀,警告其他秦國百姓,膽敢幫助秦軍守城,老幼不留!

而這兩次屠殺確實震懾了秦國的百姓,楚軍後面的攻城百姓們再也不敢參與,從而使得各路聯軍勢如破竹,直逼咸陽。

真正讓項羽後悔的是後面的三次屠殺,正是連續不斷的暴行,才讓他逐漸喪失民心,除了楚國之外天下皆敵。

項羽的第四次屠殺是咸陽大屠殺。

當時,大秦皇帝子嬰開門投降,依舊被項羽處死。

這還不算完,項羽又下令火燒阿旁宮,發掘秦始皇的驪山陵墓,又在咸陽城裡大肆劫掠,焚燒民宅,直接導致了十萬以上的百姓喪生在楚人的刀下或者火海之中。

如果說項羽的前三次屠殺還算情有可原,這第四次屠殺純粹是仇恨的宣洩,是楚人對秦國的報復,甚至是項羽對楚軍的獎勵。

正是這次咸陽大屠殺,才讓秦人徹底站到了項羽的對立面。在後來劉邦滅楚的戰役之中,秦人成為了漢軍的主力,也正是源於內心對項羽的仇恨。

項羽的第五次屠殺,是滅了田榮之後在齊國境內大肆屠殺曾經幫助過田榮的百姓,雖然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估計也要以數萬甚至十萬計。

項羽的第六次屠殺是在楚漢戰爭爆發之後,項羽千里奔襲彭城,擊潰劉邦率領的聯軍,一路追襲,在河南境內外黃縣發動的屠殺。

但這次屠殺卻因為一個十三歲小孩的勸阻,讓項羽改變了主意,使得外黃的百姓逃過了一場浩劫,死亡人數遠遠少於其他幾場大屠殺。

如果說前面四次屠殺,讓秦人與項羽變成了不共戴天的國仇。後面的兩次屠殺,則讓齊人、魏人站在了項羽的對立面,甚至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國家的百姓都懼怕項羽這個劊子手,紛紛倒向了劉邦。

“我的霸道終歸是走上了歧途。”

項羽嘆息一聲,面朝北方低下驕傲的頭顱,向那些無辜慘死的百姓懺悔。

“劉邦確實比我有政治智慧,比我更適合做皇帝。但我也絕不會認輸,這次,如果我能贏得天下,我一定會善待天下百姓,以蒼生為本,為我過去的魯莽贖罪。”

過了許久,項羽忽然又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劉邦也曾經屠過城,而且至少屠殺過三次。

第一次就是秦國境內的城陽大屠殺,除了項羽率領的楚軍大肆屠殺之外,劉邦作為副將,也率領部下參與了屠殺,但最後卻把帳記在了自己的頭上。

“罷了、罷了……我是主將,這次屠殺的黑鍋應該由我來背。”

項羽喟嘆一聲,不想再為自己的暴行辯解。

但第二次,劉邦作為主將,攻破武關,一口氣屠殺了幾萬人。

第三次,劉邦率軍攻克潁陽,同樣將城內的百姓屠殺殆盡,將這座繁華的縣城變成了一座死城。

除了劉邦親自指揮兩次屠城之外,他麾下的樊噲曾經屠殺過煮棗以及胡陵兩座縣城,總而言之,劉邦的屠殺雖然及不上項羽,但也絕非正人君子。

“可為何現在天下人都與我為敵?”

項羽揉了揉冰冷的臉頰,苦苦思索答案。

想了許久,項羽的心中有了答案。

第一個就是張良的勸諫,讓劉邦改變了屠殺的習慣,由霸道走上了王道,開始包裝他的形象,進了關中後故作姿態的與秦人約法三章,樹立了偉光正的形象。

第二個就是自己依舊沒有改變屠城的習慣,滅了秦國之後依舊在咸陽大開殺戒,與劉邦對比起來,他就成了正人君子。

第三個就是劉邦的刻意宣傳誇大,通俗點來說,就是宣傳工作做得好,把自己描繪成了一個殘暴不仁的暴君,雖然自己確實殘暴,但他劉邦又何嘗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以後我要爭取民心,我也到處宣傳劉邦的屠殺罪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項羽想到這裡,一拳砸在面前碗口粗細的木樁上,“咔嚓”一聲,應聲而折。

“噠噠噠……”

就在這時,遠處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營外巡邏計程車卒高聲喝問:“來者何人?速速留步!”

“歷陽縣縣丞周瑜奉召前來拜謁大王。”

營外響起一聲清晰洪亮的話語,正是季布半夜趕到歷陽縣叫開城門,把項羽要見周瑜的事情告訴了他,周瑜當即在十名騎兵的護衛下,連夜趕到了東城大營來與霸王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