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周郎如此美(第1/2頁)
章節報錯
站在項羽面前的周瑜身高七尺八寸,身形修長。
大眼睛雙眼皮,鼻樑高挺,嘴唇薄而性感,面板白皙細膩,臉上沒有一絲鬍鬚,白白淨淨,端的是玉樹臨風,風度翩翩。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美”,再找一個字的話,那就是“俊”。
周瑜的英俊不同於諸葛亮。
孔明的外表看起來是溫文爾雅,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瀟灑,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帥”。
也不同於趙雲的那種英姿勃發,充滿男性的陽剛之氣,周公瑾的美透著一股陰柔的美,甚至就連項羽都忍不住在心底誇讚一聲。
“好一個江東美周郎,沒想到男人居然可以長得這般俊美!”
看到周瑜的時候,項羽忽然就明白了世上為何這麼多人有斷袖之癖,面對這樣的一個美男子,估計會有大把人為之心動。
【周瑜與孫策乃是至交,孫策死前把孫權託付給周瑜,周公瑾為小霸王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現在沒了小霸王,你可要為我這個大霸王竭盡所能!】
“歷陽縣縣丞周瑜拜見大王!”
周瑜對著項羽長揖到地,深深施了一禮。
幸好他的聲音清晰洪亮,富有磁性,才讓周瑜不至於看起來過於陰柔。
“哦……公瑾不必多禮。”
項羽從雜亂的思緒中回過神來,“我聽人說歷陽縣的周公瑾胸有韜略,文可安邦治國,武能統御千軍,故此派季布相邀,沒想到你來的如此迅速。”
周瑜站的筆直,不卑不亢的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聽聞大王相召,瑜豈敢怠慢。與季布將軍相見後,便星夜趕來為大王獻上良策。”
從東城到歷陽縣大概八十里路程,快馬加鞭的話需要一個時辰,趕夜路估計要多花費半個時辰。
而季布離開東城大營也只有三個半時辰,也就是說周瑜見了季布之後最多收拾了下行囊,就連夜趕到了前線,別的不說,單單是這為君王赴死的精神就絕對是西楚霸王的死忠。
“哦……公瑾有何良策,隨我入帳,慢慢道來。”
項羽大喜,牽著周瑜的手就向帥帳走去。
周瑜的手指修長而細膩,跟女人的手有的一比,這是因為他長期醉心於琴藝。
歷史上的周瑜不僅風流倜儻,而且多才多藝,尤其琴藝冠絕江東,民間有諺語“曲有誤,周郎顧”。
“公瑾的手有點冷啊!”
項羽說著話將背上的白色披風解下來披在了周瑜的身上,“這披風給你禦寒。”
周瑜有些受寵若驚,急忙推辭:“北風凜冽,大王當保重金玉之軀,萬萬使不得。”
項羽卻不由分說的握住了周瑜的手:“我項籍南征北戰,歷經風霜,區區嚴寒能奈我何?公瑾你一路頂著寒風,想必早就渾身冰冷,不必推辭。”
“謝大王。”
項羽力氣太大,周瑜感覺自己就像是被牢牢拿捏的螞蟻,只能作罷。
頓了一頓,又建議道:“大王乃是西楚之主,當稱孤道寡,少用我、吾等自稱。”
項羽大笑,摸了摸下顎的虯髯,豪爽的道:“我項羽只是一介武夫,不懂得繁文縟節,更不習慣稱孤道寡,還是稱我比較好,這樣也可以與將士們稱兄道弟,不分彼此。”
根據史書記載,項羽很少稱孤,更是沒有自稱過寡人,用的最多的就是我,甚至吾和某都很少用。
不僅僅是項羽,根據漢史記載,劉邦在當上皇帝之前同樣很少稱孤道寡,大部分直接以“我”自稱,小部分稱“吾”,後來當了皇帝才逐漸自稱“朕”。
事實上,秦朝末期的社會,男子普遍自稱“我”,少部分自稱“某”或者“吾”,稱呼對方直接說“你”。
只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代代相傳,受儒學影響,到了三國時期才一個個文縐縐的稱“吾”道“汝”。
周瑜聞言,陪笑道:“原來大王是這樣想的,如此也好。”
此刻東方已經浮起魚肚白,許多將士們陸續走出帥帳活動下筋骨。
許褚正在活動筋骨,看到項羽牽著一個白白淨淨的人走向帥帳,不由得面露不滿之色,甕聲甕氣的道:“大王,咱們剛到東城,你就找女人,這樣不太合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