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獻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朝開國到永樂十六年,不過五十年,朱元璋是個文盲,在骨子裡他是排斥文人的。很多文人都被他嘲弄鞭笞過,他的兒子裡沒有什麼太傅耳提面命,諄諄教誨他的兒子們君臣之禮、朝廷體制,頂多請個教書先生教他們讀讀書、寫寫字。
燕王朱棣也是常年征戰,文化不高,甚至用口語下聖旨,對兒子疏於管教,等靖難之後,兒子已經長大了。朱高燧囂張跋扈以前是出了名的,雖然這兩年有所收斂。
為了在北平修建趙王府,他是死乞白賴,百官上言阻止也就罷了。趙亨道和董子莊還勸誡他,什麼東西,在趙王眼裡,他爹就是他爹,皇帝那是對外人的稱呼,家就是國,國就是家,發起脾氣來哪管你是不是皇帝派來的,照樣一頓打。
這時,陳遠遠遠望見,穿著大紅官袍的兩位官員,一個瘸著腿,一個臉上頂著大紅五指山,氣憤難當。董子莊拱手朝天,昂起脖子朝裡面道:“我董子莊七十有餘,今日趙王的賞賜,沒齒難忘,下官定然向皇上感謝。”
捱打了就是捱打,告狀就是告狀,董子莊還說的雲裡霧裡,就聽屋裡朱高燧怒道:“快去,快去,你們一個個都去告訴老爺子,說本王不務正業,殘暴不良,讓他把本王這個趙王撤了得了。”
趙亨道和董子業都是年近古稀,頭髮須白,被氣得差點直接暈死,仰天長嘆,氣呼呼朝宮中奔去。
陳遠和袁彬走近,就聽到裡面朱高燧怒氣未消:“誰在外面鬼鬼祟祟,快滾進來。”
家僕低聲道:“兩位稍等片刻,咱去稟報王爺。”
片刻功夫,裡面碗筷又遭殃,碎成一地兒,朱高燧怒道:“滾蛋,來了就帶進來,哪來那許多混賬規矩。”
家僕連滾帶爬地跑出來,高聲道:“王爺傳見!”隨即湊到袁彬跟前,壓低嗓音囑咐道:“王爺正在氣頭上,兩位小心說話。”
袁斌和陳遠點頭,舉步朝裡面走去。
一進去,袁彬就帶著陳遠跪倒:“錦衣衛百戶袁彬(小民陳遠),見過王爺。”
諸王體制降天子一等,對臣子們仍然屬於君臣之禮,就算是當朝一品,見了王爺也得行跪拜禮,袁彬和陳遠豈能例外。
朱高燧不耐煩地道:“免了免了,起來說話。”
袁彬和陳遠挺身站起來,暗中打量,朱高燧今日穿著寬鬆的灰色燕居常服,帶子鬆鬆地繫著,袖子高高挽起,顯然剛才“操練”了一番,什麼桌椅什麼碗筷菜餚遍地都是。
“本王不曾傳見,袁百戶來有何事?”
袁彬道:“回稟王爺,江寧陳遠求見王爺,希望替王爺解憂。”
“哦?”朱高燧多看了陳遠幾眼,將信將疑。
陳遠不拐彎抹角,道:“小民聽聞王爺為王府修建一事,朝廷不肯撥銀子,特來向王爺解憂。”
朱高燧剛才大發脾氣,為的就是這事,聽陳遠提起,來了興趣。
“小民願意替王爺做個說客,說服太孫殿下出面奏請聖上,有太孫殿下出面,許多大臣自然無話可說。”
朱高燧眼睛一亮,隨即又皺眉,嗤笑:“你是不知道,我那大侄子,巴不得我遠遠離開京城,他父親好穩坐太子呢。”
陳遠用肯定的語氣:“小民願替王爺走一趟。”
朱高燧被打動,同時思考,如果朱瞻基同意說話,還真有可能戶部撥款。要是遊說失敗了,自己也沒有損失什麼。遂道:“好,本王就等你訊息。事成之後,你想要什麼賞賜。”
“小民的二舅哥董明況還關在南京府大獄,小民希望王爺能夠赦免他。”
朱高燧笑道:“一個人的死活,本王還是能夠做主的,準了。”
陳遠喜道:“多謝王爺。”這面子功夫要做主,能赦免董明況,不“喜”就露出破綻了。隨即又道,“小民想向王爺要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