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季節來臨,草長鶯飛,小河之中源源不斷地流淌著清澈的水流,隱隱約約能看到幾隻小魚在翻滾。

河流兩邊的樹木上,蟬鳴聲不絕,不時的流下幾滴水,讓過橋的農夫們不覺抬頭。

十來個黃髫孩童,以大帶小,在河流中玩耍,不時的翻起石頭,找尋那小蟹。

偶爾還能抓幾條小魚,捧在手心裡捨不得放開,找哥哥炫耀。

而這個時候,大孩子則在岸邊掏空了一個洞,打磨多時的光滑小石板架在上面,滋滋發響。

原來下面正燒著火。

孩童們識趣地扳樹枝,乾草,源源不斷的投入其中。

一些雜魚,蟲鳥等褪毛清理乾淨後,在石板上面烤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按照順序,大傢伙輪流吃著指頭大小的肉,一個個留著口水,別提多高興了。

這時候,河上,那鎮上黃老爺為兒子考中秀才而修的石橋,也就是秀才橋上,一個十三四歲的孩童急促地奔跑著,腳上的草鞋都出了洞了。

“生了,生了!”

這一生吶喊,把橋下烤著雜魚的孩童們驚到了,他們紛紛抬起頭,然後三下五除二地滅掉火,藏起石頭,三步並兩步地跑上岸,向著村子的方向而去。

這時候,在村東頭的田地中,已然是一片繁忙。

小麥種下之後,鎮壓,拔草,澆水,可謂是忙碌異常。

基本上是一家大小全上陣。

而小孩子則腿腳都不利索,別拔錯苗了,故而就是玩耍的時候。

這時,正埋首于田地間的陳大頭,突然聽到“生了,生了!”這喊叫,立馬一哆嗦,扛起鋤頭就跑。

附近的一些農夫們,黢黑的臉上也滿是好奇,糾結良久才緊隨而去。

一時間,烏泱泱的幾十號人,朝著村子跑去。

片刻後,沿著一條小徑,眾人來到了一處小院。

在院落的拐角處,一處柿子樹下,一個豬圈則壟起,木頭挖的食槽則長達三尺。

而此時,豬圈裡鋪著一層秸稈,一頭花白色的老母豬則躺著,十來頭只小豬正哼哧哼哧的吃著奶。

一群村民們圍著母豬看得津津有味。

陳大頭看到妻兒在旁邊貼心照顧著母豬,忍不住流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頭,這豬崽你讓我一頭如何?”

“沒想到,這母豬真壯實,長到了兩百多斤,白花花的也漂亮……”

“過的崽也多——”

一時間,大傢伙激動不已。

對於母豬過崽很多,他們倒是不驚訝,唯獨這母豬的體型,太讓人饞了。

要知道,尋常家中的黑豬,一年喂到頭,撐死了也就一百五六十,而這大母豬,半年就已經兩百來斤了。

多了四五十斤肉,時間還少了一半。

且一看就是肥肉多,瘦肉少。

本地的土豬肥肉可少的很。

在這樣的年歲,肥肉自然比瘦肉吃香。

陳老頭叉著腰笑道:“我這豬,可不一般,我小舅子在皇莊裡幹活,那裡賣的豬崽子,我找機會讓他抱來的。”

“你想想,就連皇帝他老人家都養著白豬,吃這白豬肉,這還沒個好?”

“半個月的功夫抵以往的一年,這可是好豬呢!”

這一番話,自然得到了眾人的認同,大家紛紛點頭,讚歎皇帝家的豬就是好,非比尋常。

然後問起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