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傑認為,京營除了那好整以暇、嚴苛至極的軍紀外,最大的貢獻在於火器。

抬槍,遂發槍,火炮,無一不讓滿清聞風喪膽,再堅固的鎧甲也抵不住抬槍一擊。

當然,那質量十足的鎧甲,也提供了不少助力。

“在下雖然不懂韃子,但既然東翁有信心,那便行了。”

劉廷傑聞言,微微一笑。

實際上,他還隱瞞了一部分。

在私信中,他毫不保留了對於尤世威的攻訐,甚至隱約透露出對河套、漠南的攻勢。

說白了,他也想要一個統制的位置。

而攻訐尤世威,則是為了讓皇帝相信,榆林鎮內的兵將並非一體,消除皇帝的忌憚。

等待的時間是煎熬的,到了五月底,皇帝的諭旨,以及朝廷的政令也到了。

火銃和火炮已在路上,而對於劉廷傑的任命,除了大同總兵外,還加了一個後軍都督府左都督頭銜。

這讓其喜出望外,因為但凡統制,出鎮一方,必然會加都督頭銜,來,這是為了提升其官階。

也就是說,他跟尤世威的區別,只有差遣的區分,而官階是等同的。

另外,在皇帝的密旨中,還要求其經略河套,漠南,降服那裡的蒙古人,斷建奴一臂。

得到準確的聖意後,劉廷傑大為歡喜,一邊不動聲色地準備火藥等物件,一邊將擅長火銃的兵卒調配一起,為即將到來的草原征戰作準備。

而他小試牛刀的場地,就在大同附近的漠南蒙古諸部,即歸化城附近的西土默特部。

紹武二年,六月初十,劉廷傑親自領兵三千,一人三馬,攜帶大量的火藥,在嚮導和地圖的指引下,朝著歸化城進發。

歸化城,即後世內蒙古的呼和浩特,

其是在嘉靖、萬曆初年活躍的俺答汗修建的草原城池,位處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

該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為“歸化城“。

其下乃是敕勒川之地,土地肥沃,不僅是耕地牧羊的好地方,更是m漠南蒙古的中心所在。

後來,林丹汗西遷,驅逐了順義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孫),坐擁歸化城。

結果,其手段蠻橫,蒙古諸部離心,人心大失;崇禎皇帝繼位後,因為林丹汗距離後金太遠,沒有了利用假了,斷了市貢。

結果,林丹汗氣急敗壞,怒攻大同,襲擾邊境,以至於盡罪後金和大明,而內部也因為其強橫統一而憂患不斷,內憂外患之下,被後金追擊,被迫逃到甘肅身亡。

(林丹汗與崇禎一樣,政治情商極低,真二……)

即使其被後金燒燬,但敕勒川卻依舊在。

土默特部和林丹汗部被在此休養生息,被滿清編為左、右翼二旗,規模達到萬帳,但設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以統轄旗眾。

由於沒有札薩克(王爵,執政官)統帥,一盤散沙。

“沒土默特部與察哈爾部本就有仇,如今又沒有封王,只有都統,滿清還是對於林丹汗舊部不放心啊!”

劉廷傑得意道:“這倒是便宜了我。”

元氣大傷,加上內部互相敵對,一盤散沙,漠南蒙古真是砧板上的肉啊!

------題外話------

林丹汗真是二貨,他和崇禎是明末典型的臥龍鳳雛,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