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掃漠南蒙古(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古以來,包括明成祖朱棣在內,中原大軍如果想要橫掃草原,最緊要的,就是地圖和嚮導。
而古代的地圖,粗糙性暫且不提,它並不能解決水汙染,以及如何辨別方向,哪裡適合躲避沙塵暴等,而嚮導卻可以。
漢朝之所以橫掃草原,使得漠南無王庭,就是敢用匈奴人,擁有優秀的內奸,從而各個擊破。
而這此次劉廷傑北上,準備極其充分。
首先是商隊嚮導,以及軍用地圖相比對,最大可能的杜絕迷路。
而其次,就是一人三個馬,軍隊的規模小,可以就食於敵,效率極高。
像是明成祖那樣,如此大的規模,就食於敵都難,一旦無法尋覓到敵蹤,就只能退兵。
至於蒙古人為何不像匈奴人那樣去決戰,硬碰硬,實在是洪武年間多次北伐,將蒙古人的驕傲捏著稀巴碎,只剩下求生的本能。
在臨行前,幕僚開口問道:“不知公爺橫掃漠南後又如何?”
“讓其歸順,與建奴甩開聯絡便是。”
劉廷傑嚴肅道:“只要將他們殺怕了,邊患自然藥到病除,然後再行招募入軍,去打河套。”
“以土默特部對瓦剌人(厄魯特蒙古),再好不過了。”
厄魯特蒙古本來在新疆地區遊牧,受迫於準噶爾部,在清朝初期來到了內蒙西部地區,河套地區。
因為處於河套的西部,故而並稱“套西二旗”或“西套二旗”。
其雖然屬於漠南地區,但卻是扎薩克蒙古,即世襲的王爵封建統治,而不是都統等任職。
“公爺深謀遠慮,但卻仍有缺漏。”
幕僚到底是讀過書,見識不淺,沉聲道:“以我來看,滿清的這一套都統、參領等制,雖說弊端不少,但卻對分散蒙古人的實力卻有奇效,不妨維持現狀。”
“可,都統、參領,卻是滿清八旗制下的,咱可沒八旗制。”
劉廷傑頭疼道。
一切的政治制度,都有其根基,總不能瞎編吧!
“咱們沒有八旗,但卻有衛所啊!”
幕僚笑道:“所謂的都統、參領,佐領等,不就是指揮使、千戶、百戶嗎?”
“換一個名頭,讓其保持原樣,他是土默特左旗、右旗,咱們就是土默特左衛、右衛。”
“提拔一些聽話的,殺些跋扈的,立下了威,到時候豈不是歸化城就再也逃不了?”
“妙啊!”
劉廷傑大叫一聲,興高采烈地將這套計劃呈給皇帝,然後帶著軍隊,氣勢洶洶地向著歸化城而去。
有嚮導,水源不缺,有指南針,方向不變,大軍順著路線,席捲了一路上的部落。
殺不服,裹挾青壯,宰殺牛羊,走一路,殺一路,吃一路,彷彿蝗蟲一般,越卷越大。
而對於蒙古貴族,無論男女老少,全部被抓住,絕不肯放過一人。
而繳獲的戰利品,劉廷傑也知道韃子的見利忘義,所以毫不吝嗇地分下一半。
於是,第一批被裹挾的青壯們發現,自己這一路走來,不僅沒什麼損失,反而賺取了不少的家產。
而失去家產,淪為戰利品而一無所有的新一批青壯,只能想著劫掠下一批,賺回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