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多時候的確是在強迫人,不停地催促著人往前走著,而且,越是想做事的人,越是被生活的皮鞭抽打得更加厲害,倒是那些做什麼都不上心的人,生活看上去好像反而拿他們毫無辦法。

但馬光明清楚,那只是暫時的,這跟無形之鞭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

他白天忙著在學校,晚上回到家還要草擬著“全國好聲音”的方案,儘可能地將一些細節想到,因為只有足夠詳實的計劃書,才能夠打動對方,也才能夠在合作中佔據主動權。

畢竟那一世的這檔節目,還是模仿的荷蘭的同行,現在,相當於是馬光明自己的“原創”。

至於跟姜洋這個闊少朋友吃飯的事情,馬光明只能往後推一推了。

倒不是他請不了假,而是孫希寧這會兒沒有時間,因為安州城南大明廣場開業了!

這次開業雖然沒有邀請褚新顏等人繼續過來舉行商演,但也請了一些別的明星過來,還搞了促銷,滿一千減免一百,完全屬於讓利於民了。

跟之前的幾家大明廣場開業,他們只關注營業總額相比,這一次大家格外關心大明超市的戰績!

聶小容更是親自上陣,手裡拿著對講機,不停地跟各個部門的人通著話,時刻了解著超市的情況。

“客流量比城北的還要大啊!”坐在這邊的辦公室裡,姚柏林看著外面攢動的人頭,不由得感慨道。

“那是,我們等於倒貼百分之十的營業額了,這麼大的手筆,人不多才怪!”孫希寧並不以為然。

“還是我們這邊規劃得好,你看,如果不是地下停車場的話,今天外面肯定要堵死了,就算這樣,這一帶的車流量比往常都要多得多。”姚柏林臉微微一紅。

“注意銷售總額以及超市的銷售額,一個小時匯總一次,然後發給我。”孫希寧交代了兩句,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到晚上十點收賬的時候,也將這兩個資料發給馬總。”

馬光明在陽江,自然是趕不過去,不過大明廣場開業也不是第一次了,姚柏林也好,聶小容也好,都是這一行的老手,尤其是姚柏林,經過了兩次大明廣場開業,他經驗更加豐富。

這裡城南店的經理,也是從陽江那邊抽調過來的,陽江這邊由一個副經理接任了經理。

馬光明當初就跟姚柏林說,要把已經開業的店當做一所軍校,不斷地培養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陽江這邊的經理就是因為成績斐然,所以被提拔到了安州城南店,這裡的規模更大,市場也更大。

這些經理的工資福利待遇,都是跟公司收益掛鉤的,公司越大,市場越大,他們的收入也會更高。

這樣內部的選拔機制,也會激勵更多的人去努力做出成績來。

這樣就能夠從一個部門負責人變成副經理,然後由副經理變成經理……

目前除了開業的幾家大明廣場外,其他還有景江的、安東的、希州的即將在上半年開業,大家都感覺到了機會。

不過馬光明也叮囑過姚柏林,內部選拔優先,但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也可以另外招聘。免得讓一些老員工覺得,在大明商業公司裡,不好好幹,單熬資歷也能上位。

有為者才有位,這是馬光明選拔人才定的一條鐵律。

等以後大明廣場更多了之後,馬光明還要按照區域來設定區域經理,然後形成管理網路,商業公司總經理則是這個網路的頂端,他只需要去抓那些區域經理就行,而區域經理也只需要去抓手底下的門店經理,就如同手臂指揮手,手指揮手指一般。

到了晚上的時候,姚柏林興奮地編髮著簡訊給馬光明和孫希寧:城南一天的營業總額達到九百三十八萬,超過城北開業頭天;大明超市一天營業額達到一百四十三萬,也超過城北超市。

馬光明接到簡訊的時候,正在修改著“全國好聲音”專案計劃書,看了一眼,並沒有覺得太過興奮,安州城南現如今已經聚攏了不少人氣,加上交通便捷,優惠力度又大,所以開業當天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屬正常。

原本他還以為能夠分別突破一千萬和一百五十萬,卻都差了一點。

不過有這樣的成績也算不錯了,倘若沒有城北門店的話,估計城南的就達到目標了。

城北大明廣場為了應對城南開業,自然也搞了一些活動,雖然力度沒有城南大,但也能吸引住居住在城北的居民。

當然,馬光明也沒指望城南大明廣場開業,就能引來全城的人,畢竟安州不是陽江,地界大了不少,人口也多了不少。

又過了兩天,週六晚上,也就是之前馬光明跟姜洋約好的見面的時間。

回到家後不久,鄭亞軍就過來載他一道前往陽江國際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