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延慶對於契丹現狀的分析,吳廷祚緩緩點頭:“你的分析沒有問題,目前契丹的確沒有主動侵擾我朝的意願,它也沒這個實力......”

略作思忖後,吳廷祚很快又說道:“不過有一個法子或許能讓契丹主動出兵。”

李延慶做洗耳恭聽狀。

在搞情報和分析情報這方面,擁有烏衣臺的李延慶的確強於吳廷祚。

但在軍事方面,浸淫軍事幾十年的吳廷祚無疑要高於李延慶。

“說來倒也簡單, 契丹不願主動侵擾我朝,那我朝當然可以騷擾契丹及其附屬國,然後逼契丹主動出兵。”

吳廷祚說得有些繞,卻也直白明瞭。

契丹困於國力,再加上目前不缺少各種物資,自然也就沒有主動攻打周朝的意願。

打仗要錢,還會死人, 甚至會動搖國家的統治根基。

哪個國家會吃飽了撐著發動無必要的戰爭?

也可能會有失了智的領導人發動這種無意義戰爭,但現在的契丹國主耶律璟顯然沒有失了智。

他或許殘暴, 或許短視,但他不蠢。

所以,要想讓契丹主動,就得先伸出小手指撩撥它一下。

比如出動點部隊騷擾契丹,或者攻打它的附屬國,這樣契丹就會被迫還擊,兩國也就會順理成章地進入“水乳交融”的交戰狀態。

雖然這麼形容似乎有點瑟,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瑟。

給李延慶點時間,這種方案他當然也能想出來,經吳廷祚的點撥,他甚至能在極短時間內將方案進行完善。

李延慶沉思一陣後說道:“看來樞相是打算利用李筠了,李筠擁有主動開戰之便宜特權,他隨時可以呼叫麾下部隊攻打北漢,只要北漢向契丹求援,那契丹就有出兵的理由以及必要了。”

李筠是現任昭義軍節度使, 當年與李重進一起在郭威帳下扛過矛, 是同生共死的拜把子兄弟。

昭義軍下轄潞、澤、磁三州,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是周朝境內少數幾個統領複數州的節度使。

同時昭義軍的地理位置尤為重要,位於山西的東南部,北面邊境離北漢都城太原僅有三百五十里的距離,是防守北漢的邊疆重鎮。

在年初郭榮發動收復幽雲的戰役時,李筠也配合朝廷用兵,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北漢的南面重鎮遼州。

拿下遼州後,該州也順理成章地被李筠納入昭義軍治下,他麾下的精銳部隊隨之進駐遼州,距離北漢都城太原只剩下最後的一百五十里距離。

只要翻過太原南部的山地,昭義節度使的精銳部隊就能直抵太原城下。

昭義節度使作為邊疆重鎮擁有四大特權:財政自主權、招兵自主權、出兵自主權以及鑄造兵器自主權。

不光昭義三州的財政收入全歸李筠調配,朝廷每年還要支付一大筆軍費給他。

四項特權加持下,昭義節度使可以說是周朝境內最強大的獨立諸侯。

經過八年經營,昭義三州可以說徹底成了李筠的個人私產,三萬州軍也成了他的個人私兵,郭榮不敢動他,新掌權的範質自然也不敢動他。

朝廷對李筠的唯一制約手段就是他留在開封當人質的長子李守節。

吳廷祚的方案就建立在李筠的出兵自主權上。

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擁有此等特權的李筠可以不經朝廷許可, 自主出兵攻打北漢,只要事後給朝廷打聲招呼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