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撩撥契丹的方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就北漢這點破實力,以及那點貧瘠的領土,李筠光憑手裡的三萬州軍興許就能兵圍太原城。
但北漢有爹,這個爹就是契丹。
北漢不惜將每年財政收入的七成獻給契丹也要保住這個爹。
郭榮在顯德元年時就曾兵臨太原城下,契丹收到訊息後立刻調動十餘萬兵馬來援,將周軍趕出了北漢境內,連帶著還收復了被周朝奪走了五個州並還給了北漢。
雖然北漢給契丹當兒子很可恥,怎奈這個爹是真的很給力。
契丹將北漢試做牽制中原王朝的重要棋子,以及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必不可能坐視北漢被周朝吞併。
李筠能拿下遼州,還是因為郭榮當時領著十幾萬禁軍威脅幽雲,才給他撿到了這個便宜。
吳廷祚輕輕頷首:“不錯,遼州在李筠手中,他的部隊隨時可以威脅太原城,只要能勸他出兵圍困太原,哪怕只是在太原城下轉兩圈,契丹都一定會有所動作,或是直接援助太原,或是從幽雲出兵牽制我朝主力,無論契丹採取哪種對策,我朝都有出兵的必要,以令尊與李筠的關係,說動他出兵並非難事。”
李重進欲圖篡位後,第一個聯絡的人就是李筠。
作為鐵桿兄弟,他當然是一把子支援了。
早在郭榮在位的時候,他就看郭榮很不爽,尤其不爽郭榮對武將勳貴的打壓以及對文官的倚重。
現在郭榮賓天了,繼位的是個小娃娃,李筠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不過李重進是大哥,只要這個大哥在,李筠還是願意當個小弟的。
最重要的是,李筠相信這個大哥能維持他的特權。
“樞相這法子確實可行,但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李延慶頓了頓,說出兩個字:“時間。”
吳廷祚有些感慨:“是啊,時間就是最大的問題,李筠麾下的確是有三萬州軍,只有三萬州軍全軍出動才能釣契丹上鉤,可這三萬州軍並不能隨時調動,能隨時調動的只有萬餘兵馬,其餘兩萬兵馬在常日都是農民,現在才六月,要等農忙時節過去得到臘月了。”
昭義軍的三萬兵馬並非全部都是脫產士兵。
受困於人口的嚴重不足,李筠麾下其實只有一萬的常備軍,剩下兩萬都是類似唐朝府兵的耕戰一體兵。
這些士兵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每年能夠作戰的時間只有十二月到來年的四月。
如果強行徵召而耽擱了農業,那昭義三軍就有可能陷入糧食短缺的危機,這些士兵也會抵制徵召,畢竟發生饑荒餓死的是他們的家人。
“總之,我會手書給家父,讓他聯絡李筠,如果能儘快出兵那自然最好,如若不行,那就只能等到十二月了。”
李延慶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等到十二月其實也未嘗不可。
雖然趙匡胤在軍中擁有優勢,但在樞密院裡佔據優勢的卻是李家。
吳廷祚是李家的鐵桿,王溥也基本與李家同處一條戰壕。
範質一向秉持中立,趙家只有魏仁浦這一個盟友。
長此以往,李家可以透過一次次的調鎮以及禁軍武將排程來扳回在軍中的劣勢。
急的人應該是趙家。
李延慶目前該做的就是時刻把控趙家的動向,在趙家有可能行動時制定好反擊策略,同時靜靜等待十二月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