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府李延慶來過多次,這次自然也是輕車熟路。
與王溥這樣的人聊天是很累的。
送古籍你得說是支援王相公的編史大業,提要求也得先繞點彎子才能切入正題。
讀書人的事情,怎能說是行賄呢?
王溥把著李延慶的手臂一路前行,兩人那是一陣寒暄,李石與親衛們則搬著古籍跟在後頭。
等進了客廳,奉上茶落了座, 才終於是進了正題。
“在下近來又蒐羅到一批古籍,有不少都是唐代抄本,想來對相公的編史大業當有幫助。”這是李延慶拜訪王溥時一貫的開場。
說罷,李延慶揮了揮手,門外候著的親衛就將三箱子古籍抬了進來,而後迅速退出客廳。
王溥信得過李延慶, 也沒去查驗, 一臉的笑意:“三郎不愧是我輩讀書人之表率, 等會要大成,我定會手抄一份贈予三郎。”
“在下亦盼望這會要早日完本,這樣相公也算是能放下一件心事。”李延慶反正是撿好話說就完事了。
“好好好,承你吉言了。”
哄好了王溥,李延慶話鋒一轉:“說起來,相公可想聽聽這批古籍的來歷?”
這還是李延慶第一次提及古籍的來歷,王溥目光一凝,問道:“莫非還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批古籍多來自河北,相公也知道,這河北戰亂百年,人煙凋敝,在河北能蒐羅到如此多古籍實屬不易。”這是李延慶在半路上編排的假話,聽起來還挺像回事。
王溥的目光轉到了那個三個大木箱上:“原來是來自河北,那的確蒐集不易。”
李延慶順勢繼續轉移話題:“若非我那伯父費心蒐集,這批古籍或許就要沉淪民間了。”
聽到這裡王溥若是還不清楚李延慶此行的目的, 那他就愧為宰相了。
他很快就明白李三郎此行所圖非小。
“令伯父現在是在河北為官?”王溥選擇了明知故問, 先裝糊塗探探底。
李延慶回道:“正是,我那伯父目前官至深州刺史,駐守深州已有七年之久。”
王溥撫著頜下短鬚,感慨道:“駐守邊疆七年而不行差踏錯,令伯父實乃我朝之棟樑啊。”
李延慶微微低頭:“在下替伯父謝相公謬讚。”
“令伯父驍勇善戰,當得起這聲稱讚。”說罷,王溥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靜靜等待李延慶下一步的出招。
“我那伯父只懂得征戰殺伐,駐守深州七年也無絲毫怨言,只是如今深州已成內州,伯父常在家書中抱怨空有一身氣力而無用武之地。”李延慶的語氣中帶著絲絲怨念,彷彿李重興附身。
王溥輕輕放下茶杯:“令伯父這樣的猛將只能在內州蹉跎,的確是國之損失。”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延慶也不遮遮掩掩,直言道“我那伯父想調換到與契丹鄰接的州,相公以為是否可行?”
“三郎,你別看我兼著參知樞密院事的差遣,可這武將的調鎮一事不是我能夠輕易置喙的。”王溥看似是拒絕,實則沒將話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