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周朝的北伐(第2/2頁)
章節報錯
“家族存亡之際,不敢稱辛勞。”李延慶的回答很是公式化。
說來奇怪,這幾年下來,李延慶愈發覺得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不像是父子,更像是上下級。
細細想來,其實倒也不算奇怪。
畢竟李延慶雖是李延慶,卻並非真正且完全的李延慶,他有一顆來自未來的心臟。
況且豪門裡的親情本就淡薄,相處的時間也非常少,通常都是靠著相同的利益維繫在同一屋簷下。
隨後,父子二人就“未來”又進行了長時間的商榷。
未來總是不可捉摸,誰也無法確定未來的走向。
但,人們總是幻想著能夠掌控未來,主宰命運。
......
當新年結束,周朝的戰爭機器終於露出了它兇狠的獠牙。
在冰雪逐漸消融的一月末,開封城內的十餘萬禁軍悉數出動,沿著修葺平整的官道,朝北進發。
李重進依然沒有去開封,他早已被郭榮排擠出了禁軍權力層,此次北伐他不會統領熟悉的禁軍兵馬,而是帶領山東地區八個節鎮的州軍直接從鄆州啟程,向北渡過黃河,直抵周朝的北方重鎮滄州。
在滄州,李重進拜見了當朝天子郭榮,然後他就被郭榮打發出了滄州。
實地考察過滄州的水路運輸狀況後,郭榮臨時修改了進軍規劃。
原本由李重進負責的東路將成為周朝大軍的主攻路線,李重進則要率領兩萬多雜牌部隊橫跨整個河北,從土門關入山西。
土門關乃是太行山脈上最重要的隘口,它還有個“井陘口”的古稱,當年韓信破趙國的背水一戰就發生在此地。
此時的土門關掌握在周朝手中,李重進要做的就是透過狹長的井陘口,直取太原的門戶——廣陽縣(今山西陽泉市)。
拿下了廣陽縣,周軍就能徹底封死北漢東出河北的通道,周軍主力也就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專心對付契丹。
李重進部開拔不久,周朝的主力部隊便在滄州完成了集結。
緊接著,十餘萬主力部隊就登船了。
河北是唐朝最為富庶、農業最為發達的地區。
而發達的農業必然建立在富足的水路網路之上。
不知為何,契丹人佔據幽雲後並未破壞該地區的水網,這讓郭榮看到了戰機。
周軍從滄州登船,延綿十數里的龐大船隊順永濟渠北上,只消一日就抵達了益津關下。
益津關既是重要關隘,又是幽雲十六州中的霸州州治,同時還是契丹南京幽州的門戶所在。
按理來說,此地應該有契丹精銳部隊駐守,周軍前鋒部隊的主帥趙匡胤也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然後,仗還沒開始打,益津關守將終廷暉就開門投降了。
這還不是令趙匡胤最為意外的,最令他的意外的是,整個益津關中竟找不到半個契丹兵。
駐守益津關的只有兩千名本地漢人部隊,契丹人竟早早跑路,將如此重要的關隘交給了漢人武將以及漢人士兵防守。
契丹佔領幽雲十六州才不過十幾年,根本就沒培養出幾個忠於契丹的漢人,終廷暉也不是傻子,他一看見周軍的旗幟就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