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縣誌(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確實對三郎所說的縣誌感興趣,三郎有所不知,我這兩年正在整編唐會要,偏偏這南方的史料由於戰亂而難以收集,還請三郎能將這縣誌借我抄閱一遍。”
調整表情後,王溥大大方方地提出了借閱的要求,他也確實沒有遮掩的必要,以他的地位,這點小人情還是隨便就能欠下的。
再說了,他王溥都親自開口請求了,李三郎又豈會為了區區縣誌而拂了他的面子?
果不出王溥所料,李延慶很爽快地就答應了這一請求:“若是王相公有所需,那在下明日就親自送到相公府上。”
王溥如此開誠佈公地求書,倒也正合李延慶的意。
能得到王溥欠下的人情倒是其次,透過縣誌這個紐帶合情合理地接觸王溥才是緊要。
王溥這人不缺錢,不缺地位,也不渴求權力,實在難以收買,真正能夠打動他的,恐怕就只有彌足珍貴的史料了。
李延慶這一手算是找對了方向。
至於接觸王溥之後又該如何更進一步,李延慶目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計劃,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而且這微小的人情未必就不會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手。
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註定會需要樞密院的三位樞相來決定這個帝國的走向。
到那時,每一個變數都有可能成為改變局勢的關鍵。
為了儘可能提高李家的勝機,李延慶不會放過任何可能的變數。
第二日黃昏,李延慶乘坐馬車,親自送書至王府。
王溥剛剛放衙回家,身著常服的他將李延慶迎進了王府。
仔細翻閱李延慶帶來的縣誌,王溥那顆懸了一整天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這幾十冊縣誌都是貨真價實的真縣誌,對於王溥的編史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心滿意足地收下了縣誌,王溥面帶笑意地對李延慶說道:“三郎,你這些日子都閒賦在家,我聽說竇侍郎很是看重你,你在洛陽也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似你這等人才賦閒在家實乃朝廷之損失,你可有中意的差遣?我盡力為你安排。”
很顯然,王溥想趁早還了這個人情。
雖說李延慶很年輕,官職也很低,人言輕微的,可他背後的李家卻是尊龐然巨物。
在王溥看來,這個人情還是早點還了為妙,拖不得。
這卻實實在在給李延慶出了一個難題。
差遣?
這都啥時候了,郭榮已然病重,趙匡胤虎視眈眈,朝廷那破差遣有個錘子用!
兵權!兵權才最重要。
李延慶壓根就不想要所謂的差遣,哪怕給他連升三四階也沒有任何意義。
問題是,若是李延慶不接受王溥的提議,那就是不給王溥面子。
差遣不差遣的這並不重要,惹得王溥厭惡可就大事不妙了。
雖說王溥在政事堂和樞密院都只是三把手,可他憑藉參知樞密院事的地位對樞密院的所有決策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若是郭榮賓天,王溥這個位置就足以左右整個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