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均衡之道(第2/2頁)
章節報錯
作為新編刑統的發起者,範質當然也想盡快見到新刑統的面世。
只是如今的郭榮滿腦子想的都是南下收復淮南。
在郭榮看來,刑統固然重要,但卻有礙親征,畢竟新刑統損害了部分武將勳貴的特權。
“那這得拖到什麼時候去了。”張湜有些焦躁不安,他害怕新刑統會就此擱置。
“不必著急,靜待時機便是。”
範質老神在在,絲毫不慌,他對周朝的軍政詳情,以及郭榮的那點心思算盤都瞭如指掌。
郭榮所懼怕的,無非是新刑統會引起武將勳貴的反對,進而阻礙郭榮的親征計劃。
不過周朝今年的秋稅十分有限,郭榮的親征勢必不能長久。
南下之後,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秋稅至多隻能支援半年。
無論郭榮接下來的親征是否順利,半年之後郭榮都必須要歸京。
屆時,郭榮要再度仰仗文官集團協助他收稅,那也是範質再度提議新訂刑統的絕佳時機。
為了實現胸中抱負,郭榮離不開文武雙方的力量。
讓馬兒跑的前提,是讓馬兒吃飽。
郭榮要想得到支援,就必須滿足文武雙方的需求。
武將們所需要的,無非是官爵駐地,以及各種特權;
而文官呢,不外乎就是功名利祿。
但文武官員中也有一些特別的人,他們不但需要名利,還需要實現心中理想。
譬如李重進,又譬如範質。
這些特別之人的需求當然也很特別。
李重進需要能發揮他領兵才能的崗位,嗯,他渴望有價值的人生,也渴望有價值的對手。
而範質呢,他想要實現文官治國的夢想。
毫無疑問,這些人的需求是非常難以滿足的。
偏偏這些人又擁有出眾的才華,郭榮為了實現抱負不得不重用這些特別的人才。
但若要滿足這些人的特別需求,郭榮就必須要得罪另一批人。
譬如李重進,他的存在擠佔了不少青年武將的晉升之路,郭榮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借勢壓人,才名正言順收回了李重進的兵權。
範質想要頒佈的新刑統,則極有可能得罪勳貴階層。
郭榮身為皇帝,作為均衡朝堂的天秤,他的職責,就是平衡文武百官的需求以及矛盾,從中尋找到一條治國的“中庸之道”,並讓文武百官能夠儘可能為他所用。
範質提出的新刑統固然會得罪不少勳貴,卻對國家有益。
郭榮該做的,便是在滿足範質需求的基礎上,儘可能降低新刑統帶來的負面影響。
親征南唐,便是一箭三雕的好棋。
收復淮南是郭榮的抱負,而戰爭又是武將勳貴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淮南來上一場大戰,讓武將勳貴們“吃飽喝足”,郭榮推行新刑統所遇到的阻力便會降到最小。
借力打力、以勢壓人、轉移矛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統治者的必備技能。
郭榮雖然道行還不是太深,但經過兩年的修煉也算是上了道,用起來像模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