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本官說不追,就是不追(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陳覺和宋黨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陳覺的不作為下,第二日傍晚,向訓以及趙匡胤領著三萬多兵馬,安然無恙退守滁州城。
陳覺則領兵進佔無人守備的揚州,對外聲稱大破北賊於揚州城下,血戰兩日奪回揚州城。
......
滁州城內,車水馬龍。
是字面意義上的車水馬龍。
一座周長僅七里出頭的小城,湧進來兩萬兵馬,將整座滁州城塞得滿滿當當。
甚至還有一萬多名士兵沒能進城,就在城外安營紮寨。
按照向訓的安排,全軍會在滁州修整兩日,之後再全軍北上。
兩日急行軍,數萬匹軍馬早已疲憊不堪,不休整一番,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死亡。
馬匹,特別是堪為軍馬的良駒,在中原絕對是貴重物,死亡太多,侍衛馬軍就會失去機動性,向訓可沒法向上頭交代。
入夜,滁州城內依舊沸沸揚揚。
空氣中飄蕩著馬匹的嘶鳴,以及馬糞的燻臭。
婁斌與戴景,這兩位前推官衙門孔目官,帶著重禮,齊聚李延慶府上,商討退路。
“推官,我們兩家都已下定決心,放棄基業遷往中原,但西北路途遙遠,還請推官指點一二,安家何處最為妥當?”
婁、戴兩家,協助滁州州衙補上了鄭家南逃後的胥吏空缺,還瓜分了鄭家的土地。
如今周軍即將撤退,鄭家勢必會隨著唐軍重返滁州,婁戴兩家為求自保,欲全族遷往中原避險。
但兩家在中原人生地不熟,自然而然就找到了李延慶門上來,想尋求些幫助。
李延慶對此並不意外,婁戴兩家各買了兩個官職,確保退路也是目的之一。
流水的衙門,鐵打的胥吏。
按照李延慶的看法,婁戴兩家其實並無遷往中原的必要。
南唐即便重返滁州,還不是得靠兩家的胥吏來維持州衙縣衙?
頂多就是割點肉給鄭家賠禮道歉,往後永遠被鄭家壓一頭罷了。
但現在看來,兩家主動撤離滁州,也許是想在中原開展一片新天地。
滁州實在太小了,兩家又無人在南唐朝中為官,頂破天也沒法踏出滁州。
趁著戰爭,婁戴兩家用極低廉的代價在周朝買到了官身和差遣,自然就會想著靠此壯大家族。
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如今兩家在內地都各有一名親屬出任縣令,但都在西北邊遠之地,要想全族遷往上任地,並非易事。
其實婁戴兩家最想去的,是宋州,想著和李延慶有一層關係,多少能得到點照拂。
李延慶哪能不明白兩家的心思,但他卻不敢輕易開口答應。
目光掃過桌上兩盒沉甸甸的金條,李延慶沉吟片刻,對兩名昔日下屬說道:“西北路途遙遠,且異族遍地,確實並非好去處,我以為,河北乃安家立族的上佳去處。”
“河北?”
婁斌、戴景驚呼一聲,面面相覷。
在兩人看來,自燕雲十六州落入契丹之手後,河北就時刻處於契丹鐵騎的威脅下,如何能是個安家的好去處?
默然半晌,婁斌勉強擠出一絲笑意:“下官對河北實在不甚瞭然,還請推官指點。”
李延慶笑了笑,他哪看不出兩人顧慮?
只是河北局勢早已天翻地覆,這兩人待在淮南,自然難以看出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