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來安民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張永德可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哪是區區滁州州衙可以得罪的?若是在這種時候惹惱了他,後果可就難測了......
想到此,李延慶忍不住暗自慶幸,甚好,在招募這高錫之前,他已經得了朝廷的差遣,此人不光貪財,還不懂處世,要是自己將他舉薦到父親麾下去,不知會生出些什麼么蛾子來......
馬崇祚輕輕咳了咳,勉強擠出一絲笑意,轉頭看向韓重贇:“韓刺史,依你看,這夥叛民該如何應對?”
韓重贇本官為虔州刺史,差遣為鐵騎軍都虞候,可稱他為刺史,也可稱他為虞侯,刺史這個稱謂更為尊貴。
作為知州,馬崇祚當然希望韓重贇能夠出兵平叛,但他又無權管轄韓重贇及其部屬,因此只好放低身段,委婉求助。
韓重贇依舊黑著臉,緩緩搖頭:“太尉將滁州城的安危交到我手中,我絕不可辜負太尉的信任,城中士兵目前僅有五百來人,保住城池已是極限,還請知州見諒,對這夥叛民我無能為力。”
既然來安縣都已出現大股叛民,那滁州城左近恐怕也即將不得安寧。
這股叛民實力強勁,韓重贇不敢冒險派出軍隊去七十里外的白塔鎮平叛。
派少了,恐怕打不過,派多了,那滁州城就有風險,韓重贇擔不起。
而且韓重贇作為武將,他升官無需政績,即便滁州再亂,只要滁州城他能守住,那他就不用擔責。
馬崇祚無奈地點了點頭:“我再想其它法子,就不勞煩韓刺史了。”
韓重贇聞言也不遲疑,當即離去,他需要立刻巡視城牆,令士兵們都警惕起來。
公廨中只餘兩人,馬崇祚將目光投到李延慶身上:“李推官,你可有什麼好法子?”
李延慶臉上雖然依舊沉著,但內心忍不住吐槽:我又不是神仙,一下子就能想出好法子,這次就是給我兩下子,甚至三下子,我也無能為力,這可是平叛,手裡沒軍隊如何平叛?別天真了,馬知州......
即便如此,李延慶還真急中生智,勉強想出了個矇混過關的法子:“回知州,清流關有五百精兵駐守,咱們可向清流關守將尹崇珂求援。”
法子,李延慶是給了,但尹崇珂願不願意出兵,那就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好主意,我立刻就派人去清流關求援。”馬崇祚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這滁州知州也許是他最後一任差遣,他實在不希望自己晚節不保。
此時不溜,更待何時?李延慶拱手道:“下官先行告退,推官衙門還有不少公務需要下官處理。”
正當李延慶剛退到門口時,馬崇祚急忙伸出手,高呼:“李推官,等等。”
李延慶探出的右腳不得已收回,轉過身,露出一抹微笑:“知州還有何吩咐?”
“李推官,可否拜託你清流關跑一趟?”馬崇祚語氣中帶著懇求:“派一小吏去,恐怕有些不妥。”
馬崇祚的心思,李延慶轉瞬就明白了:無非是怕派去求援的人地位低下,令那尹崇珂感到被輕慢,導致他不願出兵相救。
但即便自己去,那尹崇珂就真的願意出兵相救麼?李延慶認為答案是否定的,想必尹崇珂也如韓重贇一般,被趙匡胤嚴加命令,不得輕舉妄動。
可是,這滁州的安定,也涉及自己的政績,如果滁州因為遍地叛民,破壞了夏稅的收取,那自己這次滁州之行的政績目標也將無法達成......
叛民就像病毒,會將一切正常的百姓都轉化為叛民,畢竟他們不事生產,每到一地只能燒殺搶掠,被掠奪的普通百姓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也只能被迫加入叛軍的隊伍,繼續燒殺搶掠,然後往復迴圈......
這也是為何古代一旦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叛亂的風潮轉瞬就會席捲全國,就比如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竟然能將數州上百萬百姓都裹挾進去......
李延慶心中思緒紛呈,經過一番鬥爭,最終決定接下這個差事。
必須說服尹崇珂出兵平叛,絕不能讓來安縣這股叛民繼續膨脹。
李延慶抿了抿略感乾渴的嘴唇,拱手道:“下官明白了,待下官回去準備一番,便即刻趕往清流關。”
“李推官...這滁州百姓的安危就交給你了。”馬崇祚語氣中帶著顫抖。
別,可別說得這麼重,屆時若是求援失敗,自己豈不是要背大鍋?李延慶連忙回道:“下官與那位尹崇珂無甚交情,不敢保證能夠求來援軍,去清流關來回接近一整日,還請知州再想想別的法子,切莫坐以待斃。”
“那是自然,推官就放心去吧。”馬崇祚當然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只是暫時找不到別的法子,只能寄希望於李延慶能夠請來援軍。
李延慶聞言,只覺脊背有些發涼,聽馬知州這語氣,怎會有一股風蕭蕭兮易水寒的錯覺?
拜別知州,李延慶先是返回推官衙門,將公務委派給兩名孔目官和一名推司,而後騎馬返回家中,召集府上的護衛。
趁著日色尚早,李延慶打算今日就去清流關跑個來回,現在城外不安全,夜裡還是在滁州城裡待著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