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依靠物業公司,快遞公司,跑腿公司,零售公司,公司可以快速的組建起來隊伍。

而且人員都非常的熟悉,比如很多物業公司的維修人員,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在小牛單車簡直服務。

作為自帶光環的小牛單車,面對其他的小型的單車公司或者區域性的單車公司,那就是吊打。

免押、車輛更多、服務更好,使用者都是用腳投票的。

誰的好用,用誰的。

不存在什麼忠誠度的問題,就像每年出來的鮮肉一樣,今天你紅的時候粉絲要愛你一輩子。

但是你能兩月沒有動靜,就會發現立馬被人取代了。

能夠活下來的明星,都是有作品的。

小牛單車也是一樣,發展的非常的迅速,如果不是因為產能的問題,恐怕發展的會更加的迅速。

一個資料就很能說明問題,單車數量300萬,註冊使用者5000萬,日訂單超1500萬。

這個數字距離小黃車和小藍車還有些距離,但是也已經排在第三名了。

而且因為沒有參與兩家公司的短兵相接,所以運營費用比他們兩家低得多。

比如雖然小牛單車也會有新使用者的活動,但是也基本上就是半價,也沒有什麼太過的廣告。

因為投入使用是按照預約的城市進行了,所以每進入到一個城市之後,立馬就被當地的媒體報道。

而且小牛單車就在哪裡放著,共享單車又不是新事物了,一年多的市場培養,大家對於共享單車基本上都很熟悉了。

所以說,當小牛單車被收購滿月之後,居然罕見的盈利了。

甚至小牛單車的APP下載的使用者就有一千多萬,雖然大多數使用者都是用微微和華夏支付進入,但是也有一些習慣使用優惠的,下載app。

一片文章,讓小牛單車名聲大噪,讓低調的小牛單車被無數人所關注。

“共享單車格局已訂”的文章,上面闡述了目前頭部的共享單車企業的情況,非常客觀的分析了幾家共享單車的情況。

排名第一的小黃車,目前雖然市場佔有率最高,但是口碑最差,但是車輛也最多。訂單量在3000萬左右。

排名第二的是小藍車,口碑還可以,訂單量兩千五百萬單。

兩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目前估值都超過了數十億美刀。

而排名第三的就是小牛單車,雖然成立時間最短,但是發展的也最迅猛,依託歡聚時代的大樹,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訂單量1500萬。

而且未來隨著發展,會進一步的提高訂單量,有衝擊前兩名的機會。

第四名則是哈哈單車,相比起來小黃車小藍車沒有資本的關注,相比起小牛單車沒有歡聚時代作為背景,發展一年多訂單量不過百萬。

第五名到第十名,基本上就是百萬到幾萬的規模。

文章最後總結,共享單車的格局未來幾個月內就會確定,除了前三名的企業外,其他的公司將會面臨關門的風險。

李歡自然也看到了這篇文章,所以對於第四名的哈哈單車也是很有興趣,約見了一下,跟楊石一聊感覺不錯。

哈哈單車從各方面都是不錯的,所以希望哈哈單車可以和小牛單車合併成立華夏出行公司, 哈哈單車和小牛單車作為旗下的品牌。

楊石和牛博兩人作為華夏出行的聯席CEO,誰幹的好升職當董事長,另一個當CEO。

完成收購之後,進一步的鞏固了華夏出行的地位,而李歡也沒有想到,楊石最終勝出,成為了華夏出行的董事長。

當然,這都是後話。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對於國內的環境還是有很大的幫助,每天近億次的使用頻率,也算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了。

而李歡的野心還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