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天下間,除秦以外,尚還有蜀,魏,晉,韓,燕,趙,齊,魯,宋,周,成,吳,楚共計十四路諸侯國,只是,如今,魏,晉,韓三國已經併入於秦,所以,這方天地間,尚還有十一國。
而齊,就位於這方天地之最東,下轄聊州,濟州,德州,滄州,淄州,淮州,萊州七州之地,可謂是天下諸諸侯裡,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之一。
為何說齊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就因為齊之地利也。
要說所佔土地面積,這天下眾多諸侯中當是以蜀為最,吳楚次之,而齊只能屈居於第四。可是,若按人口稠密度以及經濟發達程度來算,當是以齊為最,就算是佔了楚越荊襄之地,以及東吳六州八十一郡之地的吳國,也是不能跟齊國比的。
蜀地多山自是不必說,就算蜀地佔著再大面積,可那地兒全都是山頭,人口稀疏,就人口上來說,完全就無法與齊地相比,甚至於連吳國和楚國都比不上。
當然,這多山環境也造就了蜀地的溫暖天氣,而讓蜀地變得物產豐饒,民富殷實起來。
而蜀地多山的情況,這楚國也差不到哪裡去。
楚地因長江之險,而分有荊南與荊北之說,荊北之地,尚還算是一片繁華,而荊南之處,除長沙,江陵等有數大郡之外,其它諸州,幾乎也是一片山林荒蕪之色,其中更是時有山越蠻夷出入,楚國,便是想定居亦是不可能。
再說吳,吳國佔地雖山少,卻湖泊水域而居多,吳之地常有萬河千湖百方島之說。這使得吳國雖然也是佔了若大一片國土,可是在人口上亦並不是太多。
可齊國不同,齊國聊,濟,德,滄,淄,淮,萊七州之地,國內又無大山大澤,幾乎皆是一望無際之平原也,最是適合人居之處。
而在這個時代,打仗靠的是錢糧,錢糧由賦稅而來,而賦稅靠的無非就是人口。
這一條簡單,卻是不變數的等量代換關係,就足以說明一切。
~~~~~~~~~~~~~~~~~~~~~~~~~~~~~~~~~~~~~~~~~~~~~~~~~~~~~~~!
自退了趙軍,鶴州安定,李顯分派了諸將士引兵而駐守於鶴州之後,轉而就帶上大將章邯,引馬步軍二十萬奔赴許州,以戰齊國。
說得來,這許州外這會卻是被重點照顧的對像了,要知道許州之久有吳,齊二國同攻之,特別是那吳國,據說此次攻許之戰,更是由那吳國新晉水軍都督蕭翦親自領軍。
傳聞這蕭翦,本是東吳蕭家長孫,自小就為蕭家送入吳國都城,為當朝太子伴讀,三年前,吳王孫賁傳位於太子孫登,這當年的太子伴讀,一時間亦是水漲船高,那是蹭蹭地往上冒啊。
當然,這也是因為蕭翦本身確實是才華橫溢之輩,人又長得倜儻風流,遂只二十餘歲就官拜水軍大都督之職。
而這一次,更是秦吳王命,親領六萬水軍,與那齊國一起,入穎水而直攻許昌。
(應書友筱宸尊主所建龍套蕭翦,官拜吳國大都督,風流年少人物啊,嘿嘿嘿。。一會給你整倆喬姐,號大喬小喬地,這算是第二位龍套哥地福利。。。那啥,第一位龍套哥龍哥,俺沒曾想著給你福利了,對不起你哈,當時寫得爽了,就給了個北海武安國的待遇,剁了一隻手。這福利回頭得補上,話說當時想著差點就被剁腦袋了說,嘎嘎。。)
其實,對於李顯來說,他最討厭的,也就是對付水軍了,因為大秦國沒有水軍。
水師這個兵種,靠的是江河之利,靠的是舟船之利,靠的是弓矢之利,而對於在計謀上的運用,反倒是比之陸軍更為稀少了些。
但若是如此,你就小看了水師那就算是大錯而特錯了,水師之利,想要駕馭上那是很簡單的,可是,若是想駕馭得精了,成了如臂使喚的戰陣之法,那卻是比之陸軍要難上十倍不止。
水師,只所以叫水師,他就離不開那一個水字,水無常態,無方無正,想要仗水力而如陸地上那般大擺龍門陣,那是很困難的。
只是再如何的困難,確總是需要去面對的。
先頭處,李顯確已經派了蒙恬引著大軍前往這許州之地以阻擊於吳,齊二國的聯軍,只是據說情況上並不是很理想,秦國無水師這一弱點,確是充分地被那蕭翦利用上了,蒙恬手頭上都是陸戰之卒,想要守住都有些勉強,打得很是辛苦那就不用說了。
許昌城外,蒙恬帶著軍中百餘位大小將佐,一字兒排開,迎接著李顯的到來。
當君臣二方相見之時,看著李顯那一張更見消瘦的臉,想著自己守衛鶴州,雖拼死而保住了鶴州,卻差點為趙國而攻入腹地,反觀李顯,帶著同樣多的大軍,只一月餘就打得趙國投降求和,再看許州這邊,自己被秦王李顯派來抵抗於吳,齊二國聯軍,可這打了月餘時間,竟然又是毫無進展,反倒是自家損兵折將,為那吳國水師所逼,平日裡連城都不敢出。想著這些,蒙恬卻是更見幾分羞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