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著鶴州城外,那一片遼闊的大地,深深地凝視著。

直至許久,許久。。。

“王。。。我等該走了。”邊上,章邯輕拍戰馬而上,走至李顯身邊。

趙國的不得不退兵,錯失如此良機,或許對於李顯來說,這會是一件讓李顯悔恨終生的事情,畢竟,有如此好的機會,能夠一舉而攻入趙國,甚至於滅掉整個趙國都有可能,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而讓李顯不得不選擇退兵,這對於一位將軍來說,是一種痛苦,而對於一位帝王來說,這就是一種錯失了。

趙國內諸多文武大臣也並不是笨人,這一次為秦國如此輕易地攻入趙國腹地,幾乎讓趙國失去了半壁江山,待得秦國退兵之後,趙國勢必會重整旗鼓,而開始大力整頓趙國國境,讓趙國的防禦力以幾何倍的增長。

如此一來,待得下次秦國想要再攻入趙國,那就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了。

不過,就算李顯知道了這些,他一時半會間亦是沒有辦法可想,只能選擇接受趙國的和親投降,撈上一點好處之後,然後轉身而走。

這是一種無奈的悲傷,若是此刻那身後,齊國,楚國,吳國三方的大軍沒有來攻的話,大秦國只是單方面用兵於蜀,那麼這一次,李顯肯定會咬著牙,寧願雙面開戰,亦是要吞下趙國的,畢竟章邯已經佔據了趙之鉅鹿這個產糧重地,而李顯的二十萬大軍更是佔住了刑臺城這等重鎮,更可能就這般逼死趙國二十萬大軍。

相信,只要死上這二十萬大軍,趙國必定元氣大傷的。

可惜,這一切都不可能了。

黯然傷神間,李顯拍馬轉身而遙望著前方。

就在李顯的前方,二十萬大秦兒郎們,此刻,以五萬大軍一個方陣而整齊地列著大陣。

二十萬大秦的將士們,二十萬雙眼睛,此刻,就這般看著眼前這位高居於馬背之上的少年。

他,就是他們的王,大秦國的武穆王,那位帶領著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王。

可是,此刻,他們感受了這位王的悲傷,感受到了他的無奈和痛苦。

他們感同身受。

這裡有著小半的老兵,從遠征塞外大宛國開始,他們就已經追隨著這位王的帳下,徵大宛,伐烏恆,滅魏,滅晉,滅韓。

這一步步,一場場惡戰,他們都這般堅定地追隨著這位年青地王走過,他們在成長,在壯大,而讓他們成長與壯大的養分,卻正是這一次次的大勝。

而今天,明明他們已經佔據了上風,已經攻下了趙國的刑臺和鉅鹿重鎮,他們甚至於理所當然的認為,趙國,馬上將會成為他們下一個屬國的存在,可是,結果卻是沒有,因為,大王下令撤退了。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大王會下達讓他們撤退的命令,只是他們遵從了,因為,大秦國的武穆王,他是睿智的,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

可是,這一刻,他們在大王的眼中,卻看到了無奈,看到了沉痛的悲傷,更看到了秦王眼中那無邊的憤怒。

這讓他們開始變得悲傷,變得憤怒起來,因為他們與王感同身受。

“將士們,是孤,下令撤的軍,因為,我們大秦國現在正在四面受敵,因為,大秦國,不允許我們四面同時開戰的,孤恨哪。。。”馬背之上,李顯的聲音,低沉,卻充滿著無邊的壓抑。

冷風,肅肅而吹過,吹起那頂上火紅的纓盔。

就在這二十萬大秦國的將士面前,李顯,嗆然而拔劍而起。

這是秦王的天子劍,劍身幽冷而肅殺。

“呲。。。”天子之劍,輕劃過掌心,血,隨著劍刃處,滴滴而下,紛灑在這一片土地之上。

任那點滴血水,似片片腥紅的雪花,滴答而下,落滿地面,目光,卻冰冷似劍,緩緩而掃視過前方。

赫然間,只見得李顯,舉著那仍帶著絲絲鮮血的天子之劍而起,轉而,以他那有些嘶啞的嗓音而怒吼有聲。

“三年之後,孤必親率大軍,再徵趙地,爾等願為先登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