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啟“鹽田”,並不是白瑾瑜臨時起意的想法。

早在大漢灰羽城得知離國普降大雨鹽產量斷缺之時,白瑾瑜便在腦海中想象過前世所見的鹽田。

只因為前世幾次參觀鹽田給她的震撼實在太大。

在太陽的烘烤下,成片的水面晶瑩剔透,仿若鑲嵌在地面上的天空之境。

不用燒柴,也沒有汙染,還節約人力物力。

雖然白瑾瑜沒有親手幹過,但在參觀的時候見過幾次鹽田的運作流程,還聽同行的導遊介紹過。

其工藝屬實算不上什麼難點,無非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過日曬陣法水分到一定程度後,再引入結晶池繼續日曬。

當海水的含鹽量飽和度超過海水的溶解極限後,就會出現結晶,也就是常見的粗鹽。

這個時候的海鹽還有些生澀苦楚,但比起以前的煎煮法制作出來的鹽已經不知好吃了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曬鹽的產量遠遠不是熬煮法能夠比擬的。

離國沿海地勢平坦,非常適合鹽田的推廣。

唯一能夠影響曬鹽法產鹽的天氣因素,有自己在也完全不是問題。

再進一步講,以前的離國糧食大部分靠在大漢購買,這也是大漢身為宗主國的福利之一。

但即便大漢以市場價倒賣給離國,卻也要花費大量的運輸成本以及風險。

就比如說這次的大雨,沖斷了大漢到離國的官道,直接導致離國國內斷糧,甚至連半年都堅持不下去。

降雨的時間再長一點,恐怕整個離國就只剩下一片死地了。

當然,其中自然有大漢國故意限制離國屯糧的政治性因素在裡面。

一旦曬鹽法取代了蒸煮法,離國對木材的需求量將會大降,以前栽種青岡樹的土地如今可以全部改為耕種糧食。

耕地面積也會大增,以這個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只要不是世家豪強把持土地,要養活一國之人簡直不要太輕鬆。

綜上所述,曬鹽之法百利而無一害。

靠著便捷的近海運輸,白瑾瑜有把握用離國的鹽來打通周邊諸國的貿易。

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有,懷璧其罪……

所以,在離國擁有足夠保護自身利益的條件之前,鹽田之事必須嚴格封鎖情報。

另外,即便是有了曬鹽法,白瑾瑜也並沒有打算徹底取締蒸煮法。

因為曬鹽法制作出來的只有粗鹽,雖然能吃,但也就僅限於能吃、吃不死人的範疇,要說味道多好,自然是說不上的,甚至還伴有苦澀味。

但這個世界還有豪強世家的存在,他們的口味可不是簡單地粗鹽能夠滿足的。

白瑾瑜相信,只要推出精鹽,必定能在世家列強手中賺取取之不竭的流水。

只不過白瑾瑜對於提煉精鹽也是一知半解。

與勉強入口的粗鹽不同,精鹽已經涉及到化學提純方面的知識。

先不提她根本不知道要加入哪些化學元素已到達提純的效果,就算知道需要哪些元素,她有能去哪裡搞到這些化學元素,至於比例、先後順序就更不知道呢。

所以,與其去作死嘗試,不如用土辦法做到初步提純。

土辦法就簡單多了,無非是多次蒸發排除雜質。

加清水溶解粗鹽,將上層清夜倒入漏斗過濾,濾液置於蒸發皿中,加熱蒸發,以此往復便能得到相對純淨的鹽晶體,在經過研磨後便能得到土法精鹽。

這樣的鹽與前世的食鹽肯定是比不上的,卻也比粗鹽的味道好的太多。

綜上所述,白瑾瑜基本制定了曬鹽法制作粗鹽針對百姓,蒸煮法制作精鹽在豪強貴族手中撈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