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離國(四)(第1/4頁)
章節報錯
(前一章提到的諸子百家中的四家,改為墨家。)
“你想得到什麼?又能付出什麼?”白瑾瑜不動聲色,端起酒盞又飲了一杯。
“我想得到你們道家的支援,允許我們在離國推行法家律法。”黃子安說出早已準備好的說辭:“至於能付出什麼,那就要看仙子需要什麼。”
“我需要人,源源不斷的人。”
白瑾瑜毫不猶豫道。
如果說現在如今的離國最缺的是什麼。
不是錢,不是糧也不是軍隊,而是能讀善寫的人和中央及地方大小官員。
儒家撤離,撤走的可不單單只是高官而已,還有大量中低層官員也跟風辭職,甚至還有靠寫信、畫畫為生的窮書生也都封閉。
他們大部分都不是學海書山的人,只是學的是儒學,受此影響而已。
“第一批我需要至少三百名能夠填充各個崗位的人才,之後隨著各郡、縣的收復,人數還要不斷增加,除此之外還需要至少兩千名各類匠人,特別是木匠和泥瓦匠,來者不拒越多越好。”
應蒼城需要修繕、重建的建築實在太多。
以黃門侍郎張運收集起來的名冊來看,匠人數量遠不足以達到應蒼城的需求,更別提應蒼城周邊的郡縣,這些地方只是早晚的事。
黃子安遮蔽在酒桌下的右手一抖,眼睛瞪得老大。
三百個足以擔任地方官員的人才對茲事體大的儒家來說九牛一毛,但法家早已衰落,三百名百歲以下且能獨當一面的人員調動絕不是他能夠決定的。
雖然掌教給了他一定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他可以一次性丟出所有的籌碼。
思索良久,黃子安才終於開口道:“第一批我只能給你兩百名學子,至於匠人……這方面並不是我們法家的專長,但我可以介紹一個人給您認識,要再學識上擊敗儒家,想必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興趣。”
白瑾瑜此時已經是半壺君忘憂下肚,臉上紅雲瀰漫,好奇道:“誰?”
黃子安:“顯學—墨家。”
若說這諸子百家中誰與儒家觀點最為相左,卻不是法家的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而是“世之顯學”另一端的墨家。
可以說墨家與儒家同出一源卻完全站在了世界的兩段。
他們幾乎抨擊儒家的一切學說。
從鬼神到厚葬,從“盛為聲樂”到“禮樂治民”,從“親親有術”到“仁義禮學”進行了全方位的反駁。
甚至說出:儒家之學是鑽倫理學的牛角尖。行為滑稽。用辭不當。還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之內的抨擊之語。
可以說,早在百家中找出最想儒家死絕的學派,那必定是墨家無疑。
“墨家善於培養匠人,且與儒家學術相左,若是知曉離國之事必定鼎力相助。”黃子安眼中含著光:“與墨家聯絡之事我們法家可以幫仙子去辦。”
肄夜,二人又在這涼亭之中商議許久,直到天空見亮白瑾瑜才滿意而歸。
也基本確定了道、法、墨三家的合作模式。
由傳統的外儒內法,改為外墨內法,兼之以道。
很簡單,道家給他們平臺,而法家、墨家藉助這個平臺在於儒家擺開場子鬥上一鬥。
為了這難得的機會,法家願意搭上所有力量。
黃子安承諾會為離國帶來十人以上的重要官員以及兩百人的地方預備官員。
這些人年齡全部都在百歲以下,其中五分之一為練氣士。
條件是這十人必須進入離國的高層管理機構,一半人必須擔任九卿以上職務,同時在離國推行法家律法。
至於兩千名匠人黃子安斷言墨家會解決,只是同樣為墨家求了三名三公九卿之位。
法、墨兩家分瓜了三公九卿中的八人,算是徹底控制了朝堂。
這個條件可謂是獅子大開口,黃子安提出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與白瑾瑜打口水仗的準備。
但他沒想到的是,白瑾瑜幾乎沒有太多猶豫便答應下來。
如此一來主賓都很滿意,這才有了早朝時表面質問,實則開脫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