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極少數人注意到了,在製作米粉之前,趙扶余已經將古豬猛獁這樣難以處理的食材放進了湯鍋內,以古豬猛獁的脊骨和筒子骨搭配,正在熬煮一股極為濃香的大骨清湯!

...

極致不代表合適,而這一點薙切薊似乎並沒有在意過。

反正他能夠用更多夢幻食材來進行搭配,哪怕有些味道的溢位,在被征服的食客嘴裡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更能將那味覺的複雜性進一步提升。

可對趙扶余來說,IGO固然能夠找來世界上最好的米粉之一,可是卻未必能夠找到適合他料理的米粉。

這樣的米粉,需要由趙扶余親手製作出來。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在現場直接製作米粉的原因。

陳年的早稻米本身就會更增添粘性,而為了讓米粉更加爽滑,趙扶余還加入了他的秘密武器,一勺糯米以及一勺煮好的隔夜米飯。

這三樣東西配合起來打成米漿,在蒸煮熟透過後,才能真正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爽滑又不粘牙,還略微帶一些口感,更關鍵的是...這種剛剛做出來的米粉,有著一般機制米粉完全無法比擬的米香味。

要應對古豬猛獁這樣充斥著猛烈肉香的夢幻食材,米粉本身的米香味也是不可或缺的。

否則在口腔裡的平衡度就會少了關鍵的一環。

可以說,在設計這道早餐的時候,趙扶余已經是完全將每個細節都設計到位了。

至於味道能不能讓食客滿意,那就是食客們自己口味上的問題了。

在趙扶余這裡,對這麼一道早餐便已經算是竭盡了全力!

...

石磨推磨出來的米漿,不能太過濃稠,起碼舀一勺在掛了油的蒸籠布上,能夠透過晃動平穩的鋪張開來。

這樣的濃稠度就是剛剛好的,基本上比酸奶要再稀釋個兩倍左右的樣子就差不多了。

能夠扒附在蒸籠布上,可是又能在搖晃的離心力下,均勻的分部在蒸籠的每個部位。

而經過這麼一次的蒸煮,約莫是三到五分鐘左右,就可以取出來,然後將米粉的一面倒在抹了一層油的砧板上,接著用冷水稍微一拍另一面的蒸籠布,基本上就可以把完整的一片手工米皮取下來。

如此重複個十幾次,一大份的手工現做的米粉才算是完成。

而在成品前,這些米皮先不需要切成米粉的形狀,用一個溫熱的溼抹布蓋住後,接下來趙扶余要處理的就是原湯肉丸的部分。

肉肯定是選用的古豬猛獁的肉,不過用的卻不是五花,而是稍微略瘦一些的前腿肉。

兩分肥,八分瘦。

因為古豬猛獁肉的難以處理,還十分的堅韌沉重,趙扶余在將這些肉全部團成肉丸前,也是花費了十分的功夫。

尤其是肥肉的部分,幾乎無法用機器輔佐,完全是手工切成的小碎末,也是為了在肉丸裡形成一種類似流汁的狀態。

而隨著幾個湯鍋的開始滾煮,趙扶余這邊的料理臺也開始霧氣瀰漫。

頗有一種早餐攤子的即視感。

讓在場的眾人忽然心中生出了幾分暖意。

那是早晨的薄霧裡,見到早餐溫度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