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非雞,花非花,江南百味肚中藏?”

有人重複著蔡青老先生說的東西,都是東方陣營自然也不會有人不會說,聽不懂中州話。

只不過他們不能理解,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意思。

難道有什麼不簡單的料理正在他們面前出現麼?

就是趙扶余在做著整雞脫骨的那道?

“怎麼感覺好像聽說過這話...”

作為評委的光才老也露出了一絲疑惑的神色,因為這童瑤他還真有些耳熟,不過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在記憶裡不斷的檢索。

可不等他想起來,蔡青便已經給出了答案。

“上個世紀,在中州終於開始準備與國際接軌,跨出那一步的時候。”

“與外界接觸最多的廣府,正是經濟騰飛,物產豐饒的時候。”

“當時的廣府最出名的食府有四家,而他們每家為了展現出自己主廚的料理技藝也各自推出了他們的主打名菜。”

“分別是大三元的六十元大裙翅,南園的蠔王鮑甫,西園的鼎湖上素,還有文園的江南百花雞。”

蔡青抬了抬下巴。

“在當時,最奢侈的吃法,就是將這四道菜在一次品嚐到。”

“剛剛看到鼎湖上素老夫還沒有注意,如今再看這處理雞的法子...”

“很明顯,這是江南百花**?!”

雖然是疑問的口氣,可實際上卻已經無比的肯定了。

而他的判斷也得到了光才老的確定,趙扶余的那些食材搭配,加上料理手法,確實極有可能就是要烹飪那道,三十年前就已經失傳,號稱‘廣府四大名菜’之一的江南百花雞。

實際上廣府菜的傳承還是頗為有序的,比如鼎湖上素就傳了下來,六十元大裙翅更是隻有價格改變了。

只有蠔王鮑甫和江南百花雞如今已經只剩下了名諱,再也不知道具體的做法。

當年烹飪這兩道料理的主廚,如今也已經人去樓空,至於這麼久的時間是不是還在世上,也都是很難說的事情。

別看這菜譜很厲害,創造者未必就是什麼高階料理人了。

很多時候靈感這種東西是不講道理的。

況且這幾道菜的大體烹飪手法並不複雜,真正讓它們脫穎而出成為廣府曾經的四大名菜,說白了還是時代使然以及最最關鍵的是...後來者掌握了食譜完善了細節。

可是既然有後來者完善了細節,這幾道菜的食譜就不應該失傳才對啊。

但實際上,每年創造了光華又為人吸引的料理,可以說時時刻刻都有。

其中又有多少能夠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大眾餐桌上經常可見的料理呢?

何況,蠔王鮑甫和江南百花雞這兩道菜,製作方式複雜,需要的食材也不是尋常人家裡經常會用得到的。

自然而然的當飯店食肆不再出售後,這些料理就真正失傳了。

可能原本的食肆也還有這樣的料理食譜,可料理人換了,多少年都不做了,光是靠著食譜還原,怎麼也找不到昔日的味道。

漸漸的這些菜就徹底沒有人在意了。

實際上說起來這個時間很長,也許就是那麼三五年的功夫,一道菜就沒落了下去。

再隔那麼個十年,一道菜就徹底成為偶爾能從老饕口裡聽說過的傳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