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讚揚!全部都是讚揚!

好評!好評!全部都是好評!

而且清一色滿分陸續登場,一掃頹勢,展現出勢不可擋的氣勢,重新回到人們熟悉的日常——

每次陸潛電影上映的時候,總是如此。

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人們早就已經習慣,甚至已經開始厭倦厭煩,但有趣的是,當差評和中評刷屏的時候,人們居然有點點慌張,一直到好評重新佔據視線的時候才找回鎮定,迴歸生活日常。

有些哭笑不得,但也許,習慣就是這樣一回事,哪怕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然而習慣卻依舊無法輕易改變。

人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陸潛的不敗光環,他們以為自己看到陸潛滑鐵盧,可能會幸災樂禍、可能會彈冠相慶,但真正發生的時候,卻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不適應不舒服,這顯然不是自己習慣看到的畫面。

“不敗的陸潛”,這就要順眼多了。

儘管俗套到令人厭倦、儘管頻繁到令人麻木,但不得不承認,這才是熟悉的景象。

可是……

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些媒體深惡痛絕有些媒體卻頂禮膜拜呢?為什麼不同專業權威媒體卻兩極分化呢?

又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死侍”這部電影,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並不矛盾——

認真閱讀這些影評就可以發現,有些人嫌棄電影太過簡單,有些人則認為電影大智若愚。

也就是說,電影確實“簡單”,但這份簡單,恰恰是陸潛追逐的效果,他沒有準備將“死侍”打造成為又一部“黑暗騎士”,以黑暗而深刻的主題去挖掘人性探討哲學,保持電影的輕鬆基調就是他的首要任務。

正如“獨立電影”所說,兩部電影截然不同,但它們都在自己的維度上做到了極致。

當然,作為導演,陸潛依舊有著自己的表達,即使再簡單的故事,鏡頭語言依舊能夠盛滿他的觀點。

所以,重點就在這裡,有些影評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陸潛能夠更進一步;但有些影評人則心滿意足。

喜歡與厭惡,從本質來說,就是濃烈情感的一體兩面,多麼喜歡就多麼厭惡,多麼厭惡就多麼在乎,兩種極致的情感所表達出來的都是一種相同的關注和期待。

對此,賀韶光以一種相對冷靜相對客觀的姿態展開剖析,這份刊登在“電影手冊”之上的影評再次吸引無數目光。

任何時候,賀韶光的評論都能夠成為一把標尺,不管人們贊同與否,卻無法否認他們好奇賀韶光的意見。

那麼,這一次呢?

“對於陸潛,人們有期待,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一件壞事,因為期待往往就意味著一個固定印象,一旦這個框架被打破,期待也就會演變成為失望,隨之而來的濃烈情感就會朝著負面方向傾斜——

注意,不管是低於期待還是高於期待,只要打破框架,這樣的情況就會出現。

而這一次,陸潛就以一種專注而專業的姿態打破了人們的框架。

顯然,作為旁觀者,我們低估了陸潛,同時也誤解了陸潛,’死侍’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卻又不僅僅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可以看作是陸潛在型別電影領域裡的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