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並不是終極目標,只是一個平臺而已。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陸潛在探索什麼?”

非常非常難得地,賀韶光並沒有直接切入電影,而是從陸潛入手,徐徐展開,娓娓道來,影評就如同立傳一般。

“當超級英雄電影越來越蓬勃越來越繁多的當下,人們對於型別電影已經產生審美疲勞,此時整個電影產業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困境:

超級英雄電影應該講述一個什麼故事?拯救家人、拯救城市、拯救世界、拯救地球,不久前我們已經開始拯救宇宙了,敘事越來越恢弘、越來越龐大,但重複也越來越多,故事越來越空洞、人物越來越扁平。

也就是說,同樣都是爆米花,我們已經開始厭倦同樣的配方和同樣的味道,那麼超級英雄應該如何繼續下去?

陸潛,給出了一個答桉。”

客觀來說,賀韶光能夠在業內擁有如此權威的地位,其中最最重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的專業,而是因為他的通俗易懂。

賀韶光的影評,往往具有兩個特點:

其一,他熱衷以不同作品來作為座標,確定一部電影在好評和差評象限裡的位置,比如一部電影可能相較於“黑暗騎士2”來說是一部六十分的作品,但相較於“正義曙光”來說卻算得上一部八十分的作品。

也就是說,優秀與否,應該放在相同型別相同風格相同市場定位的作品維度進行評價,這與“獨立電影”的觀點不謀而合。

其二,他的遣詞造句往往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很少很少一上來就往外丟專業詞彙,什麼新浪潮什麼現實主義什麼反英雄等等;他反而喜歡從角色、場景、導演、配樂等等小細節入手,進入電影世界。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解讀是貼近的並且具有深度的,他們能夠看懂,同時也能夠學習到東西。

簡單來說,影評也是一種創作,和藝術一樣,“曲高和寡”並不見得就能夠成為大師。

但不可否認的是,賀韶光作為影評人,他的專業與審美是建立一切的基礎,這才能夠完成觀點表達。

對於“死侍”,也是如此,賀韶光,繼續寫道。

“……陸潛,給出了一個答桉——

拯救自己。

‘死侍’的故事核心,不僅僅是拯救愛情,更重要的是拯救自己,並且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缺陷和弱點。

當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正在無法控制地走向恢弘與浩瀚,漸漸丟掉人性的本質;陸潛勇敢地反其道而行,敘事變得精緻簡單起來,用一個樸素的故事證明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超級英雄也是人類。

但是!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電影的優秀也是有限的,因為歸根結底,陸潛並沒有打破超級英雄電影的敘事語境,他只是玩了一個小把戲,在同樣的套路下用不同的方式呈現,但本質仍然是超級英雄那一套——

不要忘記了,’騎士聯盟’之前,神奇影業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都是這樣進入大眾視野的,專注超級英雄個人,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命題,陸潛所做的,只是一個花裡胡哨的魔術,掩人耳目、混淆視聽。

幸運的是,陸潛沒有止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