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 行業內部(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同時,以神奇影業、流光影業為首的巨頭們,又正在一步一步毀滅“導演”神話,他們試圖將電影打造成為流水線產物,導演也正在和演員們一樣都成為其中一個隨時可以替換也不會影響產品質量的環節。
導演們對電影院的堅持,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排斥,從本質來說,並不是排斥超級英雄本身,而是排斥電影成為那些資本巨頭的斂財工具,保留電影作為“第八藝術”的創作靈感,這也是時代當下的主題。
可以這樣說,流媒體平臺、超級英雄電影、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之爭……全部都是時代轉折點的剖面。
至於接下來,時代洪流到底會走向何方,就只有時間才能夠給出答案了。
視線,重新回到陸潛身上。
顯然,陸潛暫時沒有能夠達到唐生的高度,更不要說湯守一了,媒體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試圖造神,有種“德不配位”的即視感。
那麼,陸潛的“不敗神話”,又是怎麼來得呢?
其實,原因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
在“蘭川日報”看來,陸潛橫空出世的故事是帶有一股神話色彩的。
從負面新聞開始,到“解除好友”橫空出世;再到爭議之中的坦然與真誠,隨後引領復古動作電影風潮復甦,並且由“突襲”推向巔峰;然後又華麗轉身,在蔚海電影節斬獲獎項。
一路走來,凝聚在陸潛身上的爭議與光環,碰撞出難以置信的色彩。
同時,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成功更是打破壁壘,在不同層次不同階級不同愛好的觀眾之間打通一條渠道,引發熱議之餘,甚至還成功引起流量的注意,開闢出全新戰場。
“不敗”。
這就是對陸潛崛起之路的最好總結,是關於電影評價的,是關於利潤回報率的,也是關於公眾形象的。
誰能夠想到,陸潛居然會成為博翰的品牌代言人,就好像沒有人能夠想到“解除好友”能夠捲走二十八億票房一樣。
最重要的是,這還是對電影產業現階段動盪與轉折的一種窺探:
“陸潛VS流光影業”,某種角度來說,正在悄無聲息地折射著“導演VS電影公司”的縮影。
整個電影產業裡,像陸潛這樣爭奪電影創作話語權的導演,數不勝數;同時,像施文勳那樣被電影公司招安成為超級英雄電影流水線工人的導演,也正在漸漸增多。
而陸潛,只是其中之一。
但得益於陸潛自身的色彩,從登場的一開始,他就與流光影業站在了對立面,並且一次又一次引導了對抗與競爭。
“蘭川日報”試圖重新審視陸潛的崛起之路,“解除好友”打破院線冷遇的封鎖,“突襲”正面擊敗“老闆超速”和“青青”,甚至就連“疾速追殺”壓制“紳士密令”也可以看作是“話語權”爭奪的一次場外延伸。
這,意味著什麼?
在電影公司試圖徹底將電影流水線化、商品化的當下,依舊堅持電影應該作為藝術創作形式存在的導演們持續不斷地發出聲音,自然而然,“導演風格化作品VS流水線製作”的對決,也就成為競爭市場的一個表象化舉動。
而陸潛,至今保持不敗。
這,才是“不敗神話”的真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