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劇情電影/藝術電影, 陸潛骨子裡的黑色幽默和市場屬性依舊能夠滲透在電影之中,這對觀眾是非常友好的。

也許, 在專業人士看來,這顯然一點都不“大師”;但在普羅大眾看來,卻顯得親切多了。

於是——

八億三千萬。

“遊客”, 在全球範圍內席捲八億三千萬的票房數字,以無與倫比的表現,成功延續陸潛的不敗神話。

從數字角度來說,“遊客”的票房成績,比起“解除好友”、“突襲”來說,根本就不再一個檔次;但“遊客”的成功,卻在蘭川的電影產業內部掀起驚濤駭浪:

三百萬的投資製作成本,沒有任何大牌明星,從蔚海電影節起步的藝術作品……這些標籤都足以讓最終的票房數字看起來非常非常驚人。

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這是陸潛首次挑戰劇情電影。

當初陸潛宣佈即將投入“雪崩”的拍攝製作,業內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部災難電影,紛紛表示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並且表示期待。

伴隨著時間推進,真相一步一步拼湊起來, 人們漸漸意識到這是一部劇情電影, 風向馬上就發生了轉變。

不是說商業電影就不能嘗試創作藝術作品, 而是說難度非常大、風險非常高,這顯然就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冒險嘗試, 陸潛才剛剛製作了兩部成功作品而已,趁熱打鐵鞏固優勢才是最明智的選擇,而不是貿貿然地就開始轉型——

才剛剛學會走就已經想著飛了。

在專業人士看來,陸潛應該是太過自信也太過驕傲,被兩部作品的連續成功衝昏頭腦,但年輕氣盛的時候都是如此,經過現實的殘酷打擊,摁在地上狠狠摩擦摩擦,就會清醒了。

然而,現在呢?

蔚海電影節最佳導演。

塞卡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第二名。

全球票房八億三千萬。

陸潛,不僅僅是延續了成功而已——

難以置信的票房回報率依舊讓各大電影公司羨慕到肚子疼,比起商業電影的異軍突起來說,藝術電影的最終收益居然也能夠超過三億,簡直讓一種電影公司全部下巴脫臼,再看看自己家的財報簡直是欲哭無淚。

亮眼的票房數字之外,獎項的收穫與肯定也令人眼熱,不管“遊客”在接下來頒獎季的表現如何如何,電影都已經取得了成功,哪怕金冊獎提名顆粒無收,觀眾也依舊會銘記著蔚海電影節的諸多精彩瞬間。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遊客”的成功都是毋庸置疑的,羨慕不來。

然而,這依舊不是全部。

“陸潛的不敗神話,到底能夠延續到什麼時候?”

在“人類清除計劃”正式上映前夕,“蘭川日報”撰寫了一篇專題,再次將整個行業的視線聚焦在陸潛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