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缺銅錢缺的厲害,中國自古如此,明朝寶鈔制度崩壞,後來給官員發俸祿發寶鈔,寶鈔貶值的跟廢紙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的酷律禁不絕官員貪汙原因之一。

而且民間的老百姓喜歡藏銅錢,國家鑄多少好銅錢都不夠用,洪武年間一年鑄造幾億文銅錢,後來市場流動近乎於無,導致國家沒有錢用,還有人私鑄銅錢,發爛錢,劣幣眾多屢禁不絕。

大明的寶鈔被老朱玩壞了,他只發不收,純粹就是搶錢,就像是一個人跟你說一張撲克牌價值一兩黃金,你拿著一兩黃金的等價物跟他換了撲克牌,然後撲克牌在他手裡卻換不來一兩黃金。

理所當然寶鈔制度直接崩潰,只有明庭還臭不要臉的還敢用,明朝的商人都是被當雞宰的,誰敢跟老朱臭屁。

老朱的瞎搞八搞還沒人敢說他,他就是公然搶劫民間財富,但是卻是導致國家紙幣信用體系崩潰,朱棣就要替他老爹背鍋,現在還好等到萬曆年間寶鈔貶值一萬倍,一千文的寶鈔只值零點一文。

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讓大明朝的錢糧豐沛起來,其實並不要很長的時間,只要兩到三年,曾雲風就可以讓整個國庫充盈起來,但是曾雲風不敢,現在的朱棣更不敢去動他老子的定的東西,他連位子都是搶的。

現在曾雲風也不可能做到,因為朱棣想的就是明天就開始打仗,在這種矛盾下,是不可能做到錢糧充足的去打仗。

那唯一的結果就是,太子朱高熾天天摳摳嗦嗦的,永樂皇帝朱棣天天找太子要錢,但是太子天天嚷嚷沒錢,所以永樂皇帝他的心目中,太子就變成了摳磚頭縫兒。

此時,太子東宮,太子家裡正在發牢騷。

太子妃背對著太子朱高熾說道:“你還在這兒躺著呢,你看人家老二發達了不是,雲南一車一車東西往他家裡拉,宮裡女官們都說他人緣好。”。

朱棣收復安南為交趾,漢王從中間撈了不少,朱棣漢王直接封到了雲南。

“什麼人緣兒好啊,見人就抓一把金豆子送人。”太子妃沒好氣的說道。

“是啊,他多有錢哪,我倒是想抓一把炒豆子給人家,但是我有嗎?行啦,你就消停點兒吧。”太子爺無奈地說道。

最近這段兒時間,朝臣們一直攛掇著永樂皇帝朱棣將他的兒子漢王趕緊就藩,但是漢王就是賴著不走。

太子朱高熾現在心裡正煩著呢,國家現在沒有錢,自己的老爹永樂皇帝就是要打仗,怎麼勸都不聽。

太子心裡想的是,現在朝裡面能給自己想到掙錢辦法的,估計也就是曾雲風了,但是他不好張這個嘴呀,即使他的便宜老爹永樂皇帝朱棣也不好張這個嘴。

永樂皇帝朱棣也是個荒唐的皇帝,他這個皇帝,就是喜歡打仗,不喜歡處理政務,政務都交給他的兒子太子朱高熾處理。

朱棣徵阿魯臺回來之後非要把他的兒子朱高幟手裡的奏章全部拿過來,自己重新看一遍,那奏章堆的跟山一樣,太子處理了幾個月的奏章,永樂皇帝重新又看一遍,他能自己舒服嗎,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兒。

朱棣也不是一個十分勤快的皇帝,何必如此。

朱高熾,為什麼後來當皇帝當了一年就掛了,估計就是因為天天給他的便宜老子朱棣批奏摺,搞錢處理國事,幾乎都給他累癱了,朱棣這麼拼命死搞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怕無顏去地下見老朱。

現在永樂皇帝朱棣北征回來後把這些奏摺全部拿回來,自己重新搞一遍,才知道他的兒子,太子朱高熾這些月到底幹了些什麼事情有多累,永樂皇帝遠征阿魯臺花了一年多時間,這一年多都是太子朱高熾在監國。

朱高熾這一年的政績,曾雲風是看在眼裡,各地不管是水患旱災,賑濟災民,太子朱高熾都是安排的妥妥當當。

可以說,永樂皇帝的永樂盛世一半幾乎都是太子朱高熾給他帶來的,他在外面就是打仗,打仗,打仗,但是實際北征的成果沒有多少,最大的疆域收復是永樂初年歸復的,後來在遼東建立了很多的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