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憂慮的太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曾雲風最近也知道朱棣皇帝凱旋儀仗隊伍被刺殺了,看來這次南京城裡又要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其實曾雲風比較看重的是現在的太子朱高熾,別看他現在長得有點胖,但是他的心機要比他的老爹估計都要深。
雖然這位太子朱高熾可能打仗不怎麼厲害,但是治國應該是很厲害的,最起碼很多文臣都以他為首,像朱元璋這樣的皇帝真是少有,把丞相廢了自己大權獨攬,但是大小事情都要管,他還活得算長,蠻了不起。
其他後來的皇帝可就撐不住了,明朝後來的皇帝真正的天天上朝處理政務的真的少的很,關鍵是扛不住,到了萬曆皇帝都是三六九上朝。
看起來太子朱高熾他好像什麼事情都沒做,但是他已經把很多朝廷重臣都攏在了他的麾下,國事都治理的不差。
但是朱棣的另外兩個兒子就有點兒懵,他們自以為拿著軍隊,但是實際情況是軍隊的將領個個效忠的是他們的老爹朱棣,而且軍隊的糧食,軍隊的調動權都不在他們手裡。
甚至他們手裡給軍隊發糧餉的錢都沒有,他們跟太子作對,簡直是太沒有理智了,還總是以為自己佔上風,太子現在真正忌憚的是他的老爹。
朱棣也一直在敲打他的太子朱高熾,因為朝臣和太子走的太近了,皇帝都有點怕。
曾雲風也看不懂這一家子,太子趙王漢王他們三個人可是正而八經的親兄弟,同樣是一個老子,同樣是一個媽,你說他們鬥個什麼勁。
雖然曾雲風不是太佩服這位朱棣,但是永樂大典還是編的挺好的。
這也是曾雲風對朱棣最滿意的地方,他對朱棣最滿意的地方,也是朱棣對於曾雲風最可以炫耀的地方。
朱棣他一直把永樂大典作為他最滿意的一項政績。
曾雲風抽空將還未修完永樂大典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確實內容十分的豐富,永樂大典兩萬多卷,一萬多冊,接近四億字,全是文言,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浩瀚鉅著。
每到各個世界,曾雲風都幾乎遍覽群書,求知若渴,但是永樂大典其中也並不是沒有被朱棣瞎改八改,其中有些內容被改的面目全非,儒家很多論調都被改掉了。
曾雲風也經常跑到皇家典籍的儲藏室去蹭書看,順便指點解縉編書,改別的就算了,但千萬不要把醫術編錯了,但時候害人害己。
但是曾雲風對自己的老婆還是很滿意,自己的夫人是為浙江人士,但是人顯得很開朗,而且非常的聰明,但是話少。
曾雲風特地教了她鍛鍊神思的方法,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學會,這幾年時間看下來,還有些頭緒,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有一定的結果了,這個東西也不是誰都能學會的,黃藥師當年都沒有學好。
陳家中總共只有幾位傭人,這幾年陸續的又增添了幾個小傢伙,其實也不需要太多,也起不到作用。
曾雲風收了幾個孩子從小開始教習花了十年時間,現在個個都是勇武有力看家護院綽綽有餘。
他們就算是拉出去當一個衝鋒的猛將,那也是一點兒也不含糊,等他們長大了曾雲風就打發他們到各地去成家立業,京城實在是一個是非之地,這些人會是儲備將才之一。
曾雲風對著這個明朝存著深深的懷疑,因為解縉居然不是內閣首輔,而是翰林院侍講學士,很多事情也與歷史上不符,很有可能又是一個奇怪的異世界。
家裡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精就好了,第一,要忠誠,第二,還是要忠誠。
其他的可以不在乎,能力差的可以培養,不太聰明的也可以引導,但是要不忠誠,一切都是假的。
就像自己的夫人帶來的幾個陪嫁,其中好幾個都被曾雲風挑出了毛病,而且其中還有其他人安排的眼線。
曾雲風可不想在自己的院子裡插這麼多眼線,他找了個理由把這個眼線打發出去,自己的夫人心思單純,也管不住這些眼線,所幸也把他們全部清理乾淨,才不要管皇帝什麼想法。
不管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總要留一些後手。
曾雲風這幾年在外巡按,在很多地方都子留下了後手。
一個人在朝中辦事,地方上沒有耳目,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就像一個人,像瞎子聾子,看不見聽不到,很多事情從天上掉到頭上,都不知道東西是從哪兒砸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