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十二經流疏》(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這才坐進了坑裡,翻閱那十三部經書,首先看的是總綱《四十二章經》。
“人之痛者,求而錯也。
險爾於逆境之生靈,不可責之。
循慈悲之途,訴滿腹牢騷,人皆可受。
……”
四十二章經全篇註解都是這種不溫不火、看似平淡無奇卻蘊藏大哲理的文字。
慕容笙心底一點漣漪都泛不起來,讀到“不從心之諒解,萬難心安。”這一句時,卻震驚了。
這一句觸碰到了他內心最深處的壁壘。
一直以來,他嘴上說原諒了師傅谷伯麟,心底卻始終懷有怨恨,之所以想要等他回來,就是為了問句為什麼。
他慢慢合上經書,躺在坑中,閉目養神,細思良久,起身又繼續翻看,卻發現那經書已經乾燥,註解已消失。
“笨蛋!”
慕容笙狠狠扇了自己一個耳光,出坑去端了盆水回來,將經書浸溼,繼續翻看剩下的部分。
《四十二章經》最後一句註解這樣寫道:若心不平,當復讀之,至心無雜念,無慾無求。
慕容笙始終記著“不從心之諒解,萬難心安。”這句,內心如何能平靜,於是繼續復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終於豁然開朗,想到救自己於生死邊緣的師傅谷伯麟,滿心是對他的感激之情,竟無一絲怨念。
至於生死,他早已置之度外,看經書不為一心尋死,而是為了一窺書中的深奧精義。
砰!
一塊石頭從枝葉間掉下來,砸在了他頭上,他伸手一摸,都流血了。
伴隨著吱吱的叫聲,幾個猴頭探進了枝葉,驚恐地瞅著。不用說,這石頭便是它們扔的。
慕容笙但想動怒,忽然想到了“險爾於逆境之生靈,不可責之。”內心豁然,朝著它們呵呵一笑,繼續看經書。
幾個猴子吱吱地叫著離開了,不一會又回來。一個猴子伸手將一個野果給到了慕容笙面前。他道了聲謝,接過來便吃。
這收穫來的也太快了!
慕容笙於是對經書再無半點質疑,全身心埋進去探索。
幾個猴子每天負責幫他採摘野果,遮風擋雨,不捨晝夜。
對《四十二章經》融會貫通後,慕容笙拿起了《心經》,這《心經》中所載同樣是大道哲理,卻夾雜著些許運氣法門,殊途同歸,皆與湧泉穴及相近脈絡息息相關。
他經脈盡傷,穴道阻塞不暢,照著註解所載慢慢習練,只覺湧泉穴慢慢膨脹,越來越疼痛。
“生亦何歡,死又何懼!”
慕容笙只管平心靜氣地練習,全然忘卻了疼痛,最後慘呼一聲,暈倒在地。
也不知過了多久,和煦的陽光透過枝葉照在慕容笙臉上,他緩緩睜開眼睛,坐起身來,看著熟悉的環境,驚叫道:“我沒有死,我沒有死……”
幾個猴頭探進枝葉,也咧著嘴朝他直叫喚,一同慶賀。
慕容笙不僅沒有死,反而覺得湧泉穴勁力充沛,周邊脈絡舒暢。他重振旗鼓,將經書浸溼,繼續往後翻閱。看完《心經》,接著又看《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